勞力士:不是沒有改變,只是大部分人看不見

經常看見有人吐槽,說勞力士一成不變,完全沒有新意。一個款式可以賣幾十年。

要知道,只有那種已經經受全世界消費者認可的手錶才能做到所謂的「守舊」。因為如果不被認可,只能「停產」,或者不斷修改外觀標新立異以博取消費者新鮮感。

都說勞力士「一招鮮吃遍天」,但勞力士並不是沒有改變,只是大部分人看不見。

當我們手持勞力士錶頭,橫放金屬錶帶的時候,會發現錶帶下垂。

使用越頻繁的勞力士錶帶下垂就越嚴重!

有時候會變成這樣

甚至完全「不舉」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那是因為表節間是靠螺絲栓連接的,螺絲栓和表節孔位間是留有一定的空隙。雖然在空隙間添加有潤滑油,但是在長期的使用下,這一空隙會逐漸加大,就導致錶帶的下垂,非常不美觀。

勞力士為瞭解決錶帶下垂的問題,在鉑金、黃金材質的蚝式錶帶和Day-Date元首型錶帶的表節中添加了陶瓷管。

一方面,這根白色的陶瓷管可以減少螺絲栓和表節之間的摩擦、磨損,提高佩戴的舒適感。

另一方面,使用陶瓷管的新款錶帶可以不用再往裡面添加潤滑油,完全避免了清洗時潤滑油的遺失和潤滑油外洩導致佩戴者手腕、衣物沾染污漬。

蚝式錶帶於1930年代末面世,元首型錶帶特別為1956年推出的蚝式恆動星期日曆型而製作,現代款的錶帶外觀上和幾十年前類似。但勞力士並不是沒有改變,只是大部分人看不見表節裡面的細節。

目前陶瓷管只應用在鉑金、黃金材質的蚝式錶帶和Day-Date元首型錶帶的表節中,鋼款、甚至普通的貴金屬帶中還看不見。按照勞力士的尿性,以後應該會逐漸鋪開的。

勞力士在2000年發布了第一款自產的自動上鏈計時機芯Cal.4130,發布之初採用垂直離合結構,極大地改善了啟動計時功能時指針的顫抖。

但齒輪間的側隙的存在依舊會帶來不少的缺點:

1.產生齒間衝擊,影響齒輪傳動的平穩性。

2.導致秒針對不准刻度。

3.加大齒輪間因受力而產生變形、磨損。

為瞭解決這一問題,勞力士的工程師於2009年申請了一項專利,研發.生產了這種特殊齒輪。

上圖左邊為新款的勞力士迪通拿齒輪,右邊為老款齒輪。

這種特殊的齒輪簡單一點形容就是將每一個齒都演變為三個彈簧金屬片,利用其彈性可以讓這個齒輪更好地與其他齒輪相互耦合,進而減少齒輪間隙。

雖然這種全新的齒輪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加工工藝要求水平高。大家可以想像,在寬度不足0.5毫米的齒尖上分出三個規整的薄片是何等的困難!

經過這樣的革新,迪通拿腕錶齒輪間的傳動更加平穩,計時準確度提高。秒針歸零時,更能對準刻度。另外,整個機芯的耐用程度提高。

勞力士在迪通拿表款上這一點小小的改變已經全面鋪開,新款的迪通拿都換用的新齒輪。即使是老款的迪通拿,只要拿到勞力士服務中心進行保養,也會免費更新。當然,勞力士官方不會告訴你....

勞力士GMT表款的雙向旋轉外圈的內部結構,通過一根彈簧和外圈內側的齒輪而運作。

老款GMT採用的就是這種結構,其缺點是旋轉外圈時,受力點全部集中在右上角,扭力不穩定,手感不佳。

而新款的勞力士GMT在不改變外觀的情況下,革新了旋轉外圈的內部設計。

特設凹位字圈和三角形彈簧,將原來的一個受力點變成了間隔120°的三個,使扭力均勻平布,穩定性提高。

經典是指那些獲得了廣泛承認的經久不衰的產品。任何一丁點的改變都可能之前獲得的認可被推翻。但並不意味著經典不能改變,那些暗藏在內部、隱匿於細節的革新可能很難被絕大多數人發現。但就是這些細微的改變鑄就了「簡單背後的不平凡」。

應了那句話「說不出好在哪,但是就是覺得你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3681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