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週的週末小知識,妹子給大家帶來關於夜光材料的介紹嗎,這次妹子要給大家說說,人們在沒發現夜光材料之前,又是如何在黑暗中分辨時間的。
三問表
三問表,又叫三簧表。三問功能是手錶複雜功能中實現難度最大的一項,因此帶三問功能的手錶往往都貴到極為昂貴,中國的首隻三問表是2007年由海鷗表所研製的。所謂「三問」,就是手錶能夠發出三種不同的打簧聲音以區分「時」「刻」「分」,最初是為了人們在黑暗中也能夠準確辨別時刻所設計的功能。而通常來說,低音調報時,中高音調報刻,高音調報分。
三問表的機械裝置複雜到難以想像,其中包括:報時齒條、報分齒條、第二分鐘齒條、蝸形輪、吊鉤、棘爪銷釘、撥桿、小時擊錘、分鐘擊錘等等。報時動力與走時動力來源互不干擾,意味著及時手錶停走了,三問功能也不受影響。
第一個將三問功能移植到手錶上的,是愛彼。而世界上最為出名的三問表,則是百達翡麗。因為判斷一個三問表的品級高低,最重要的就是音色。便宜的三問表,報時聲音拖沓渾濁,而百萬級的頂級三問表,聲音清脆透徹,大小分明,這種聲音的魅力,無論在何時何地都令人心醉。
萬年曆表
現在萬年曆在手機上隨時都能查看,但是帶萬年曆的手錶,卻歷久彌新,永遠都是愛表人士競相追逐的對象,萬年曆與剛剛的三問功能,以及陀飛輪,並稱手錶的三大複雜功能。世界上的第一塊具備萬年曆功能的手錶,是表中皇帝百達翡麗推出的,使用的是編號為97975的機芯。
萬年曆表不單單能夠分別大小月,還能自動識別四年一次的閏年。為了實現這一功能,離不開兩個重要的部件「48月齒輪」和「四年輪」。48月齒輪上記載了腕錶行駛48個月的軌跡,因為齒輪槽的深淺不一,才能反應出真實日曆的顯示規則。而四年輪則是一個非常細小的,四年才自轉一圈的微型輪,通過周轉來決定日曆在閏年時2月29號直接跳轉到3月1號。
音簧
是手錶中打鐘機構的部件。一般來講,音簧為圓形鋼線圈,一端固定且漸進環繞三問機芯。當被錘敲擊時,音簧產生振動從而發生聲音。環繞機械裝置幾乎兩圈的音簧稱為「大教堂」音簧,聲音品質和持續時間均得到提升。
GMT兩地時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手錶的表盤上標明GMT字樣,GMT是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的英文縮寫Greenwich Mean Time,也被稱為世界時。帶有GMT功能的手錶上,有一根專門指示家鄉時的指針,當你出差到外地的時候,根據時差調整時針,此時就能夠看到GMT時間的指針仍然指示原來的時間,這樣你就可以清楚分辨兩地時間了。GMT手錶最適合經常要到外國出差的商旅人士佩戴使用。
生耳
生耳是藉助於錶殼邊上的兩個小孔固定在表耳(或凸耳)之間的細金屬棒,用來固定皮革錶帶或金屬錶鏈。通常來說,生耳的材質與錶殼材質一樣,因為採用同樣材質,可以減少相互之間的磨損,同時也減少因生耳與錶殼分離而導致的錶帶/錶鏈脫落,從而延長手錶的使用壽命。
倒角打磨
倒角打磨又稱切角,在法語中叫「anglage」。此工序中,部件表面和側緣之間的鋒利棱邊由手工切割或銼平,形成光滑的45度曲線,然後由機械拋光。切角通常用於增加耐磨度或提升美感,是體現製表細節工藝實力的體現。
電鍍
電鍍是一種工藝技巧,通過為金屬塗上保護塗層以防鏽蝕,亦有助於避免材質因潮濕而出現腐蝕材質的問題,保證部件更長期完美運行。電鍍工藝藉助電化學方法在一種金屬表面鍍上另一層金屬。例如夾板和主機板會鍍銠。此外,電鍍還能用來改變表盤的顏色。
鍍銠
銠是一種金屬,常用於為鐘錶外部組件或某些機芯部件(特別是橋板和主機板)所用的白金增添美觀的銀色。對於黃銅或鎳銀製品,銠還可防止氧化。而鍍銠即通過電解鍍上精密的銠層。
鏡面拋光
鏡面拋光又稱「黑色拋光」,被視為所有拋光工藝中要求最高的一種,真正的鏡面拋光歷來依靠手工完成,成本極高,所以通常只有在頂級品牌的腕錶上才會看到這種打磨工藝。它將部件在經過超細鑽石塗層處理的鋅盤上打圈摩擦,完成之後,表面呈單向反光,或反射全部光線,像銀鏡一般折射光芒;或著吸收所有光線,呈深不見底的烏黑。
手錶的頻率和赫茲
機芯內的平衡擺輪在單位時間內震動的次數,稱之為擺頻,也就是頻率。而赫茲,則是物理學上常用來衡量物體振動頻率的單位。平衡擺輪按半震盪計算,左右擺動各算一次,而赫茲則是全震盪,即一次完整的振動。手錶擺頻與赫茲的換算規則是,擺頻數值除以7200就是赫茲單位,比如標明每小時振動28800次的手錶,換算成赫茲,就是4赫茲。
這周的週末小課堂就到這裡啦,下週末大家想繼續瞭解關於手錶的哪些知識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36680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