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飲業的發展史中,後廚幾乎是男性一統天下,女廚師非常少見,這似乎已是一項世界通例。
吃不了苦、做不了體力活、矯情......似乎成了人們拒絕女性進入後廚的「得力理由」。
然而現在的點心部和西餐部,卻開始活躍著一群俏廚娘,擅長做西餐的劉萍萍,正是其中一員。
「脫下廚師服,我只是一個有點懶散的鄰家女孩。一旦穿上廚師服,我便可化身女漢子,做著一切廚師該做的工作,且以一種積極、開心的心態。」
從誤打誤撞入行,到柔韌有餘地掌管著三尺之地,這個80後姑娘憑著對烹飪的一腔熱血,成功地贏來了她應有的尊重和地位。
《紅廚紅菜》專訪
第63期
本期紅廚:劉萍萍
現.寧波柏悅酒店行政副廚師長
原.上海靜安希爾頓義大利餐廳廚師長
環球美味第一屆烹飪大賽冠軍
埃科菲廚師協會主辦的第一屆烹飪大賽冠軍
後廚沒有男女之分,只有細心與更細心之分
也許,不少專業女廚都曾遭遇過職場歧視,但Lily認為這來得有些毫無理由。
在她看來,廚師是一份需要腦力和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工作,沒有捷徑,只有反覆嘗試,才能達到理想要求。而考核一個人能否成為廚師的標準,從來都不是性別,而只在於他們的能力與態度。
「之所以會有女性不適合後廚的觀念,是因為過去廚房設備確實比較少、環境較差,很多工作都需要比較好的體力。但到今天,隨著各種設備的引進,廚房中對體力的要求也在下降,尤其是在西餐和點心部。而女生在很多方面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更細心,擺盤更精緻等。」
因為熱愛,每天工作10小時卻一點也不累
事實上,Lily從廚並非科班出身。大學時,她研讀的專業是酒店管理,選修營養學。
後來她覺得,只是覺得單純地對人家說營養學應該如何如何,太過紙上談兵,才開始慢慢接觸和學習廚藝。不想,這一接觸就接觸了11年。
「做廚房,不是很累啊,只要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哪怕是一天上12小時的班,我都覺得這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現在的她,每天工作時間基本都在10小時以上,回到家後,還經常翻閱一些烹飪方面的書籍。
對於這種看起來超載的生活,她卻一點也不覺得累。
因為她並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生活。只是,她的生活比普通人的生活,鍋碗瓢盆多了一些些而已。
「其實工作忙不忙,並不在於你所從事的工種,而在於你追求的是什麼。如果你追求的是一種更高的境界、技藝,那你付出的時間與精力自然就更多。但如果你願意甘於平凡、安於現狀,自然可以找份更為安逸和穩定的工作。而我想要的,就是更高的廚藝」。
做菜就像練瑜伽,求的是「平衡」
有著營養學背景的Lily,非常強調自己的「美食原則」:食材必須上品,首選有機蔬果,其次才是時令蔬果。對她而言,健康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位廚師應盡的責任。
「即使食物足夠美味,若它不是健康的,便是不好的。」劉萍萍說。
自掌勺起,她便主張「健康美食原則」,致力於將義大利美食的「靈魂」賦予每一道菜品中。其自創的「健康有機菜品」不僅在食材上嚴苛挑選、擺盤精緻,每週更換的菜譜更是帶給食客們不言而喻的新鮮感。
但在一些新菜品推出時,她也遇到過質疑。
因為平常喜歡吃水果的原因,她的菜式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水果元素,而這有時會令她的老闆感到很奇怪。比如橙味三文魚剛剛推出來時,老闆就覺得這個搭配非常匪夷所思。
但後來卻證明,這種搭配其實自有一種味、形的平衡搭配。
「做菜和練瑜伽一樣,講究的是一個平衡。證明自己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主動去嘗試你的味道,自然就能感受到這種獨特的平衡魅力了。「
脫下廚師服,鄰家女孩惹人愛
穿著廚師服的Lily,無疑是專業的,被她的好廚藝給征服的客人大有人在。在這當中,就有每兩個月就得到上海出差4天的法國朋友,無論當天要去多遠考察,總要回到她工作的酒店用餐;還有一個荷蘭客人,每次用餐都要提前預定她做的菜……
然而,當脫掉廚師服後,她卻只是一個普通的鄰家女孩,喜歡一個人呆在家養養花、看看書,偶爾去健身房鍛煉一下。用她的話說,就是可以更女孩。
現在的她,依然在提高廚藝的道路上不停地奔跑,但在閒下來的時候,她開始慢慢地在梳理著自己的心得體會,用文字一一記錄下來。
烹飪已成為她生活中不可剝離的一部分,哪怕未來不再做廚師,她的職業也不會離它很遠,也許是一名烹飪老師,也許是一名美食作家,也許是家庭烹飪顧問。
【劉萍萍紅菜】
扇貝薄片配青檸啫喱
註:點擊菜名或圖片均可查看具體做法
鵝肝醬配巧克力雞蛋麵包
註:點擊菜名或圖片均可查看具體做法
帝王蟹撻撻配水波鵪鶉蛋,青豆泥
註:點擊菜名或圖片均可查看具體做法
魚子醬和生蠔
註:點擊菜名或圖片均可查看具體做法
龍蝦燴飯
註:點擊菜名或圖片均可查看具體做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36138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