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登山三防,這些技巧一定要記住!

Asen| 2016-10-20| 檢舉

秋季一定有不少小夥伴準備去徒步登山了,

秋天氣候舒適,但同樣不可大意,

下面分享一些秋季戶外注意事項以及登山技巧,

一起來看看吧~

秋季戶外「三防」

防受傷感冒

秋日清晨氣溫低,不可穿著單衣去戶外活動,

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

戶外行進時不宜一下脫得太多,應待身體發熱後,

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切忌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防運動損傷

人在氣溫下降時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

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

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

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

因此,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熱身運動至少要15分鐘。



防秋燥

秋天氣候乾燥,對於戶外愛好者來說,

活動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

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登山安全要領

1.不要站在懸崖邊擺酷,這樣其實是給自己增加風險,

要知道這時如果一陣大風吹來,你真的不一定能穩得住腳。



2.手裡除了登山杖,不拿水壺或相機,手機等走路。



3.儘量不要一個人登山,隨隊出行時也要避免一個人落單。



4.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向下蹦,很傷膝蓋的。

挪下來的姿勢雖不好看,卻保護你的膝蓋。



5.如果你是新驢,儘量跟著老驢或手持對講機的人後面;

如果你是女性,儘量跟在兩個男性之間走。



6.上坡的時候,要與前面的人保持至少五米的距離,並保持高度警惕性。



7.下山的時候,身體要側向山坡下山,保持側身姿勢。

下陡坡時須根據坡度的不同採取不同的姿勢,

低於45度大於30度的坡度採取下圖左邊的坐式下降法更安全;

大於45度小於60度的陡坡採取下圖中間的側身下降法最安全;

超過60度的陡坡須採取下圖右邊的背身下降法最安全。

8.兩支隊伍撞車時,讓路的一方,一定要在道路的內側,同時重心降低。

超越的一方,一定要面朝讓路者,有可能的話最好借力。



9.不要背向懸崖休息,在懸崖邊時,也不要從別人後面經過。

否則,他起身或後仰,會把你擠下懸崖的。



10.不要隨意飲用野外的水源,不要亂吃野果。



11.午餐不要吃得太飽,否則,你會出現氣短胸悶等症狀。



12.登山不看景,看景不登山。



13.登山前,主動問一下領隊的電話,存在你的手機上。



14.自己的背包裡面,帶上一根10米左右的繩子。



15.養成剔乾淨腳下泥土的習慣,登山鞋底的防滑紋很深,如果泥土太多,

就會失去防滑的作用;同時,也會把崖壁踩得滑滑的,

給後面的驢友增加了攀爬的難度。



16.能用繩,就不要徒手;能挪下來,就不要蹦;能繞過去,

就不要爬上去,能走現成的路,就不要自己開路。



希望大家在享受戶外的同時,

一定要注意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3096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