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末了,在一周緊張的工作之後,總會想利用周末放鬆放鬆。
而大家多喜歡把登山作為運動之一。
不過也有人擔心因長期爬山磨光膝關節軟骨。
這是真的嗎?登山,真的會毀掉膝蓋嗎?
人體各關節內的接觸面之間大多都有軟骨覆蓋,
它們起到減少摩擦、承受負荷以及吸收震盪的作用。
而退行性關節炎(也叫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 OA,或叫老年性關節炎)
是一種常見的,
以損害關節軟骨為主要特徵,對全身其他器官沒有影響的骨關節疾病。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2010年的報告,全美有超過2700萬的骨關節炎患者,
因骨關節炎而導致的關節置換數量也有63萬左右。
骨關節炎患者的總數量有大約3900萬。
退行性關節炎通常會有病變關節的
疼痛、僵硬、腫脹、摩擦聲、變性和活動受限等症狀,
但這些症狀一般在活動過多的時候出現,休息後可以緩解。
圖源:站酷海洛創意
膝關節是骨關節炎發生的常見部位,
雖然老年人是這種疾病的高發人群,但是其本身並非老年人專屬。
事實上,
除了年齡這個重要因素以外,很多運動、
生活習慣都是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高危因素。
磨損無處不在,登山、樓梯最嚴重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高發,在於膝關節本身的結構以及其重要的承重作用。
一般來說,登山中的下山、日常生活的下樓梯、
跳躍的落地過程是對膝關節關節軟骨影響最大的幾個動作。
它們最大的共同點在於都是運動學所定義的閉鏈運動(Closed Kinetic Chain,CKC)。
這是一個不太常見的概念,
簡單來說,閉鏈運動時指肢體遠端固定而近端關 節活動的運動。
啞鈴蹲起是典型的閉鏈運動。
在下肢閉鏈運動時,自身體重多參與其中。在膝關節的各種運動中,
膝關節股骨和脛骨之間的壓力往往數倍於自身體重:在平地行走時,
壓力達到體重的2.8倍;快速行走時,
壓力達到體重的4.3倍;而上、下樓梯時可達到4.4和4.9倍。
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作用下,起著緩衝作用的膝關節軟骨,
長時間反覆摩擦、擠壓,會逐漸地不堪重負,直到開始出現破損。
更為嚴重的是,軟骨本身缺乏血管組織,受損後再生能力相對比較差,
所以一旦出現了關節軟骨的損傷,
也就意味著很難依靠機體自身的修復能力讓受損的關節軟骨痊癒。
步行全過程。步行和跑步中,如果把每一步分解的話,
那麼一腿支撐同時擺動另一條腿的過程,
因為運動的支點在地面,符合閉鏈運動的特徵,
因此也對膝蓋會造成影響。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
人體關節腔內所分泌的關節潤滑液也會由於新陳代謝的下降而減少,
這也會加劇關節軟骨的磨損程度,如果再加上外傷史和不正確的運動習慣,
或者是墊在上下關節軟骨中間的半月板受到了損傷,
那麼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就已經離你不遠了。
與其治療,不如預防
骨關節炎的治療不外乎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物理治療和運動治療只能緩解症狀,
無法真正對磨損的軟骨造成影響,故沒有實質性的治療效果。
那為了保護軟骨,我們就要信奉「生命在於靜止」嗎?當然不。
雖然膝關節的活動和膝關節骨關節炎往往有著直接的聯繫,
但是我們也不可因噎廢食。
因為膝關節適當活動能夠激發機體分泌關節潤滑液,
而這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是有益的。
圖源:站酷海洛創意
臨床上在一些膝關節軟骨修復手術之後,
往往在48小時以內就會開始使用持續被動運動進行康復治療,
這既是為了防止關節粘連,同時也有幫助關節分泌潤滑液的原因。
力量訓練。
給膝關節減壓並不意味著避免使用膝關節,
事實上適當的鍛鍊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反而對膝關節是一種保護。
當然,在進行下肢的力量訓練中,
也應該選用合理的動作,防止膝關節的過度受力。
膝關節附近肌群中最重要的,就是股四頭肌,
我們推薦一種最簡單的鍛鍊股四頭肌的方法,如下圖:
股四頭肌的力量訓練。這個動作非常簡單,
我們推薦鍛鍊者進行儘可能慢速的無負重練習,
在抬腿30度的位置上維持10秒或更多,反覆數組。
這種練習效果明顯,也比較安全。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防止膝關節外傷,主動進行保護。
為了膝蓋的健康,
進行運動的前後,準備活動、整理活動什麼的,一樣都不能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3036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