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戶外登山徒步,體力是關鍵。沒有好的體力,
很難堅持到最後,只有...合理的分配體力,才是勝者。
那登山徒步時,該如何省力呢?
減少坐下來的次數
很多人在上坡時,感到疲勞,就會坐下休息。
想繼續行走起身時,還要消耗過多的能量來支撐身體+背包的重量。其實,休息的辦法有很多種:
斜靠樹幹:減輕雙腿承負,緩解壓力。
坐在高地:最好坐在與臀部高度差較小的斜坡(石塊)上休息,起身時不用耗費過多體力。
面向上坡方向,雙手撐在膝蓋上,雙腿略彎曲,彎腰讓背包平穩地保持在背上,
這樣可以讓雙肩減輕負重感,有利於恢復體力。
行走時,不要迅速抬起上身,而是在向上行的過程中,慢慢恢復軀幹到正常位置。
◆ ◆ ◆
調整步伐
大步行進時,膝蓋得不到有效活動,乳酸積累過多會引起酸痛、疲勞。
小步慢走可以有效減少乳酸的積累,多活動膝蓋可以讓乳酸得到迅速釋放。
容易疲勞的原因大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來走路。
這破壞了有規律的節奏性。如果是長時間走路,不要慌忙。
調整好步幅,把步幅放小,以同節奏速度來走路。不要大步躍進,小步慢走。多活動活動膝蓋。
◆ ◆ ◆
讓你不知疲倦的戶外徒步方法:
1. 龜步
在長期徒步時,昂首闊大步向前進是錯誤的觀念,
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發力形成的,持久力短;
步幅小並不會對行程有很大的影響,充分利用我們腿部肌肉的韌性,
它們的持久性會比較長。
2. 休息補充
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及時補充能源。行走一定路程要適當地休息片刻。
休息時應攝取一些能轉化成能源的糖類和水份,使身體及時得到補充。
可鬆開鞋帶,但未到宿營地前,千萬不要脫下鞋子。
因在長途行走中,雙腳會稍微發脹,中途休息脫鞋,下段路只會叫您苦不堪言。
◆ ◆ ◆
閉上嘴少說話
少說話,多觀察,多體會,是成熟戶外愛好者的標誌之一。
說話需要調動口腔、咽喉、肺部等多處肌肉組織,
而這些肌肉運動需要從心臟調用更多的血液來供應能量;
說話會耗費大量的氧氣。
我們說話時,吸入的氧氣幾乎都被用來供應說話,
血液中的氧含量迅速下降。如果是大聲吆喝、連續說話耗費的就更多了。
所以,戶外活動中儘量少說話,特別是冬天徒步,說話還會大量吸入冷空氣,影響身體狀況。
◆ ◆ ◆
深呼吸
很多戶外愛好者在上坡時呼吸短促淺粗,沒有規律,這樣會越來越疲勞。
正確做法:
上山的時候,要保持步履和呼吸適當的節奏,
有意地去控制達到習慣的狀態。負重陡坡儘量一步一呼一步一吸,
疲勞的時候加深呼吸,有意略微減緩節奏,使體能隨呼吸分布均勻。
急促的呼吸是對肺肌運動的浪費。
同樣的運動量卻不能吸收足夠的氧氣,這是大家該注意的。
Tips:
好的步履和呼吸節奏,可以堅持數小時徒步而不用停下休息,並且感覺不到疲勞。
◆ ◆ ◆
上山時儘量把重心壓低
從物理學角度很好理解,重心低,步子穩,還節省體力。
個子矮的人,就會比個子高的人登山省力。
上山時,上身略微前傾,讓重力幫助你登山。如果是陡坡,手腳並用會讓你走得更輕鬆。
◆ ◆ ◆
使用登山杖
登山杖在登山徒步時是很好的幫手,上山時能支撐身體減少體力,
下坡時能給身體提供穩定支撐性,不僅能保護膝蓋,還能省力。
在休息時,它就是一個很多的支點,雙手握著登山杖,
全身的力氣集中到登山杖上,也是一種很多的休息方式!
不過,此時...要選擇能支撐自身+背包重量的登山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28915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