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一直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在粵菜中,雞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了解了那些經典粵菜中的名雞,就如打開了一扇了解粵菜的窗口。
廣州文昌雞
廣州酒家保留的那份彙集了數十道粵菜經典菜肴的菜譜中,有一道粵菜經典中的經典,那就是「廣州文昌雞」,可謂陪伴著廣州酒家見證了粵菜近五六十年的發展。
據在廣州酒家工作40年、文昌路總店的行政總廚康志能師傅介紹,上世紀五十年代,廣州酒家的名廚梁瑞等人前往海南文昌縣考察,發現肥美肉厚的文昌雞因雞骨過硬而食用不便,於是經過研製改良,將其去骨斬件,拼以金華火腿、珍肝、菜軟等,食來皮爽肉滑。因雞來自文昌縣,廣州酒家又剛好坐落在文昌南路,於是得名 「廣州文昌雞」。
康師傅說,這道菜的巧妙之處在於將雞浸熟後還得去骨、碼回雞形,考的是師傅的手工,對於熟手師傅來說,從雞浸熟後計到上台,二三十分鐘才可,故其價值便在於此。
廣州茅台雞
廣州酒家招牌的「廣州文昌雞」名傳數十年。但你可知道,在「廣州文昌雞」後,廣州酒家還始創了一道名傳中外的「廣州茅台雞」?最早的「廣州茅台雞」,主要是接待外賓之用,它的創始人,是廣州酒家60年代的烹飪大師黃瑞。
一隻成品的「廣州茅台雞」以切好的茅台雞為身,菜心軟、草菇、百花釀花菇為尾,最後淋上用茅台雞身內的蔥姜料頭、茅台酒推制的芡汁。
風味獨特的「廣州茅台雞」,需要經歷油炸、蒸製兩個步驟,上桌的「茅台雞」,肉質帶有具層次感的肉香、油香和酒香。當年製作的茅台雞,選用的是約2斤2的清 遠雞(光雞)。處理好的光雞,師傅用生抽上色後用油炸出金黃色備用。然後將爆香的蔥姜料頭塞入雞身內,混合八角、茅台酒等調醬料塗抹在雞身內外,放入蒸爐 內蒸25分鐘。由於蒸雞的時候用到茅台酒,雖然能增加雞肉的香氣,但加入的酒,會改變雞肉的纖維感,所以茅台酒的分量和火候上都非常講究。適量的茅台酒, 不但能讓雞肉更嫩滑,還能產生出一種復合的滋味。
遺憾的是,由於製作「茅台雞」的工序非常繁瑣,從上世紀90年代末之後,這道融合了炸雞與蒸雞特色的「廣州茅台雞」已不見蹤影了。現今,溫祈福酒家是廣州城內惟一能吃到「廣州茅台雞」的地方。
瓦撐花雕雞
粵菜中也有一道「花雕雞」,為「廣州八大名雞」之一,風味過人。傳統粵菜的「花雕雞」,用廣府人喜愛的瓦罉為烹調用具,也被稱為「瓦罉花雕雞」。在瓦罉花雕雞的原創地廣州,現今已經很少人會想起這道「瓦罉花雕雞」了。
「瓦罉花雕雞」的創始人,是粵菜大師黎和。當時,黎和大師是北園酒家的名廚,所以在上世紀60年代,「瓦罉花雕雞」成為北園酒家的主打菜之一。據說在那個年 代,酒樓師傅之間很少會「偷師」,所以只有到北園,才能吃到「瓦罉花雕雞」。到80年代,北園酒家生意火爆,「瓦罉花雕雞」更是每天銷售幾十隻。「瓦罉花雕雞」的亮點在於香,即將外表感覺無香味的生雞,通過烹飪處理,加入有提香功能的花雕酒,再用傳統瓦罉焗的方式,將外表不會飄香的雞,製成香味撲鼻,色香 味俱全的雞餚。所以,「瓦罉花雕雞」是花雕酒與巧妙使用瓦罉器皿的結晶。
東江鹽焗雞
起源於東江流域、惠州著名「美食三寶」之一的東江鹽焗雞,在廣州聲名鵲起,成了粵菜的著名菜式。而這一切,離不開原東江飯店師傅的巧手。
在 1940年,一位原籍興寧的鹽販,在廣州最繁華的城隍廟(現中山四路)附近開了一家寧昌飯店,主要菜式是賣手撕鹽焗雞,大受歡迎,從此鹽焗雞就成了粵菜的 著名菜式。
1957年,寧昌飯店被公私合營,易名「東江飯店」,手撕鹽焗雞則正式易名為東江鹽焗雞,可惜廣州的這家老牌食肆「東江飯店」在上世紀80年代 因拆遷而結業了。
據對原東江飯店相當熟悉的老行家透露,東江鹽焗雞之所以能在眾多粵菜中成名,在於選料極嚴,製作精良。在選料上面,東江鹽焗雞必須精選廣東本土培育的「三黃雞」或「鬍鬚雞」的雞項,因為這種雞經精心喂養,最適宜於慢火烹制。
陳紀臨關於《追源尋根客家菜》的記載:「當時清朝的鹽商收入豐厚,經常大排筵席,宴請各路客人以疏通關係,東江菜應運而生。筵席或祭祀過後剩餘的雞,難以保存,廚師們就想出把熟雞埋入鹽中,用鹽蓋密腌鹹的方法,吃時再用水衝去表面鹽分,經這樣炮製的雞肉口味居然大受歡迎,鹽焗雞應運而生。傳至民間,由於鹽相 對貴重,後來改為用適量的鹽腌制,做出原始的客家鹽焗雞。後經廣州的廚師再改良,用玉扣紙或草紙包著腌過的雞來用鹽焗,這個方法又再沿用了200多年,現在這種方法叫做古法鹽焗雞。」也是最接近東江鹽焗雞的口味。
如今,別說在廣州,在惠州要想找到用玉扣紙包著雞、埋在巨大的炒鹽鑊里製作的地道東江鹽焗雞,也只能在極個別的小食肆上還能吃到。
來源:美食導報
1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26726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