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告訴你,一般人需要多喝咖啡的理由

咖啡是種非常健康的飲品,它富含抗氧化劑以及對健康有益的營養素。研究顯示,飲用咖啡的人較不易罹患特定的疾病。以下是經過科學及人體實驗證實,人們應該經常飲用咖啡的13個理由。

1. 咖啡使你精力充沛,且讓你更聰明

在喝下咖啡後,咖啡因會吸收進入血流,並傳送到腦部,阻擋一種稱為「腺苷」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引起興奮作用。這得以改善多種腦部功能,包括記憶、情緒、反應時間和認知功能等。

2. 幫助燃燒脂肪

許多研究證實咖啡因能提升3%到11%的新陳代謝率。過重的人飲用咖啡,能增加10%的脂肪燃燒,而在較瘦的人身上則能高達29%。但注意,對長期飲用咖啡的人來說,效果可能會差一些。

3. 大大改善活動能力

咖啡能提高腎上腺素,並刺激脂肪組織釋出脂肪酸,像燃料一樣替身體運作。

一般來說,咖啡因可以改善11%到12%的活動能力。在健身前半小時飲用一杯濃咖啡是有道理的。

4. 富含必要的營養素

雖然咖啡豆中的營養素在泡成咖啡後流失掉了一部分,但咖啡中仍富含核黃素、維生素B5、錳、鉀、鎂及維生素B3等的營養素。看似含量不高,但若一天喝個三、四杯就能累積相當份量。不過,仍應視個人身體狀況飲用,避免咖啡過量導致心悸。

5. 減少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全球約有三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是不容忽視的嚴重疾病。研究指出大量飲用咖啡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較他人少了22%到50%,另一份研究數據甚至高達67%。一份整理了18項研究資料的評論則指出,一天一杯咖啡能減少7%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6. 預防阿茲海默症及老人痴呆

阿茲海默症最常見於年過65歲的老人,雖然目前無法根治,但確實有幾個預防的方式,例如健康飲食、運動。然而,許多研究顯示,飲用咖啡也能降低65%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7. 減少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

帕金森氏症是繼阿茲海默症後第二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同樣也無法根治,更顯得預防的重要。研究指出咖啡因能降低32%到60%的風險,若飲用無咖啡因的咖啡則無此效果。

8. 具護肝效果

肝臟是人體重要器官,常見於肝臟的疾病有肝炎、脂肪肝等等,其中許多都會導致肝硬化。研究指出,咖啡因能預防硬化,每日飲用四杯以上咖啡的人,能減少高達80%的風險。

9. 打擊憂鬱讓你更開心

於2011年發表的哈佛研究指出,每日飲用四杯以上咖啡的女性陷入憂鬱的比率少了20%,另一份研究發現自殺傾向降低了53%。

10. 較不易罹患特定癌症

咖啡因有助於預防肝癌及大腸癌,研究顯示飲用咖啡的人最高能減少40%罹患肝癌的風險。每日飲用四到五杯咖啡的人,能減少15%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11. 預防心臟病及減少中風機會

常有人說咖啡會增加血壓,但效果微乎其微,尤其在經常飲用者身上更看不出影響。研究指出,咖啡並不會增加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甚至還能降低20%中風的機率。

12. 助你更長壽

既然咖啡能預防多種疾病,能使人更加長壽也合情合理。但這不只是推測而已,確實有觀察研究發現,飲用咖啡的人壽命比較長。在兩項大型研究中指出,男性飲用咖啡能減少20%死亡的風險,女性則有26%。這個效果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尤其顯著,一項20年的研究發現,飲用咖啡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少了30%。

13. 咖啡是西方飲食中最大的抗氧化劑來源

對於攝取標準西方飲食的人來說,咖啡也許是最健康的選擇,甚至有研究指出咖啡比蔬果含有更多抗氧化劑。

=================我是分隔線=====================

喝咖啡提神,哪種效果較好?

答案是:美式濾泡咖啡的提神效果比較好

吃完午餐,血液中的糖分上升,讓人昏昏欲睡,趴在辦公室小瞇10分鐘還嫌不夠,不如……補充點咖啡因吧!

喝咖啡提神,主要來自於當中的咖啡因,它可刺激中樞神經,釋放興奮訊息,因此降低疲倦和焦慮的感覺,且提高思考和學習能力。除此之外,由於咖啡因能促使血管收縮,作用在頭部有助於緩解偏頭痛。

但咖啡店裡琳瑯滿目選擇多,若想快速達到提神效果,該喝哪種咖啡?

許多人以為,愈濃的咖啡咖啡因愈高,想當然爾醒腦效果愈好,事實上並非如此,台北精品咖啡商業發展協會常務理事黃明德指出,濃淡和咖啡沖煮時加了多少水分有關,反而與當中的咖啡因含量沒有直接相關。

影響咖啡因萃取的原因很多,包括咖啡豆種類、研磨顆粒大小、沖煮方法、浸泡時間、溫度高低等因素,都讓一杯咖啡發揮不同的醒腦效果。

咖啡豆品種是影響咖啡因含量的重要因素,植物學分類上咖啡屬的茜草科(Rubiaceae)植物,其下有近百個物種,但真正具有商業價值並且適合大量栽種的是阿拉比卡(Arabica)和羅布斯塔(Robusta)兩種,其中阿拉比卡因味道柔和、香氣較濃而較受大眾歡迎,佔全球咖啡產量的六~七成;而羅布斯塔又稱粗壯豆,植株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強,可生長在環境惡劣的地區,但所生產的咖啡豆味道苦、雜味重,通常用於廉價咖啡、三合一咖啡或調味原料。

兩個物種的咖啡因含量大不同,阿拉比卡豆的咖啡因平均占豆重的1.2%,但羅布斯塔豆則高達2.2%,因此,若喝到品質較差、混摻羅布斯塔豆的咖啡,不但味道較苦雜,攝取到的咖啡因也較多。

台灣市面上以阿拉比卡豆的流通為多數,在同樣品種的前提下,咖啡豆磨得愈細、泡得愈久,溶出的咖啡因也愈多,提神醒腦作用較好。

從星巴克提供消費者參考的飲品咖啡因含量資料可看出,同樣是中杯容量,一杯拿鐵(內含一份義式濃縮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平均為75毫克,但中杯「每日精選」的咖啡因含量卻有240毫克,兩者差距超過三倍,因此如果一早要喝咖啡提神,來杯「每日精選」準沒錯。

美國政府日前公布最新飲食指南,咖啡列入可能是健康飲食的菜單中,且一天最多五杯無損健康,也刪除了限制雞蛋等高膽固醇食物攝取的建議。但專家提醒,美國與台灣飲食文化不同,若民眾無心悸、腸胃不適、失眠等症狀,仍可享受咖啡的香醇,但一天建議別超過兩杯。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部主任徐國基說,國外研究顯示每天飲用咖啡,可減少心臟病死亡率;美國人嗜咖啡如命,訂定每天最多五杯,但國人一天最多喝二到三杯為宜。他也提醒,咖啡鹼會刺激腎上腺素,使心跳加快產生心悸,若沒有喝咖啡的習慣,不需要特別去飲用。

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安慈指出,雖有研究顯示咖啡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但多半是攝取超高劑量咖啡因才有效,一般攝取量則沒有明確證據。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台美飲食形態差異大,喝咖啡是否對身體有益處,還需更多本土研究才能證實,且台灣人常喝重烘焙咖啡,恐含致癌物丙烯醯胺,每天咖啡因攝取量建議在三百毫克內、約兩杯咖啡為限。

以往雞蛋高居膽固醇含量排行榜的前五名,但新飲食指南不再限制高膽固醇食物攝取量。開業營養師程涵宇說,高膽固醇的食物不一定會成為血液中的膽固醇,反而是紅肉、豬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更易導致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但北醫附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認為,即使如此,仍建議民眾一天最多吃一顆蛋就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2529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