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了什麼,最近好像雲南的雲腿月餅開始走紅了。
在論壇有人問,在博客裡有人搞團購。
雲南有好些好東西,但是推廣很困難,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被接受。更糟糕的是,一旦全國人民接受了,雲南人民就不能再享用了。
典型的例子是西雙版納和雞樅。
先提一個問題:雲南全省一共十個機場,除了昆明機場哪個機場流量最大?
很多人都會猜是麗江機場,夏季峰值是每天34班,比很多省會機場的流量都大。
但是,事實卻是西雙版納機場,它到今年都穩居全雲南第二。
無論麗江的時光有多麼柔軟,麗江的艷遇有多麼激情,經過刀美蘭、《孔雀公主》、《孽債》教育過的中國人民還是一波波湧向版納,尋找鳳尾竹和吊腳樓以及根本不存在的小朴哨。西雙版納紅了二十年,到現在不見旅客減少,結果就是我根本不想去,太多人了,太多外地人了。五星賓館下,玉人何處吹巴烏?
雞樅是一種野生菌,味道異常鮮美,價格也最為昂貴。
今年以前,它的位置被松茸替代,因為日本人大量進口。
但是從今年開始,日本人開始從韓國大量進口,價格下跌,於是雞樅又返回頭名位置(羊肚菌和松露的確價格更高,但是無論是味道還是產量,都無法和雞樅相比)。
內地人從詢問「這是什麼東西」,進化到「別說話,吃!」,也是用了大約十多年時間。承認雞樅味道好,結果就是滿市場的雞樅,用油浸了大瓶大瓶的賣。家裡吃飯也好,早上吃麵條也好,弄上一大勺出來,舌頭都會化掉。不過請暫停陶醉一分鐘,那是平菇!自己親手處理過新鮮雞樅就知道了,過油以後體積要壓縮十分之一。
一聽所謂的雞樅罐頭,如果真是全用雞樅做出來,你覺得真的可以用不到100塊錢買下來?那不過是雞樅曾經洗過澡的油而已!現在,請繼續想像一整瓶都是純雞樅是什麼效果。人人都說雞樅好,大家頓頓吃平菇,這就是結果。
不過,對於我來說,雲腿月餅是個例外,因為我不喜歡吃。打小我就不愛吃甜食糯食,月餅裡我唯一願意下嘴的是果仁月餅,真名叫五仁月餅,放上很多種堅果的果仁,吃起來口感極好,而且味道很香。除此而外,任何月餅我都不喜歡。
無論是北京那種硬如金剛石的月餅,還是放蛋黃蓮蓉的廣式月餅,或者是比象棋子稍微大一點的上海月餅。改革開放前我就不愛吃,到今天更是一見搖頭,二見甩頭,三見暈頭。麵粉和糖、鹽以及豬油的組合,想一想都讓我一身痱子。不過,那麼多人開始有興趣,這裡就簡單介紹一下:
所有的火腿月餅都是要放糖的,而火腿是鹹的。雲腿月餅並非是按照甜或者咸來分類的,而是根據皮。酥皮為紅餅,軟皮為白餅。白餅用白糖,油不那麼重,麵皮是乾的。紅餅用蕎麥和紅糖,重油,能滲透了麵皮。無論哪一種,都是甜的。雲腿月餅讓人喜歡,全因為一個字:酥。酥餅和餅不是一回事,北京月餅就真的是餅,吃的時候不弄杯白水,能活活噎死你。而酥的意思就是油,油足夠了,面就不緊緊地擠壓在一起,而是變成鬆軟的顆粒狀。又因為有油,入口以後不會覺得任何一點水份都被吸乾,很合適吞服。
(從橫斷面上看,直邊為底,圓弧為頂。底邊有一層透明的物質,那是糖分的沉澱。中間的紅色顆粒為火腿丁,經過烘烤,變成了火腿油、糖、蜂蜜和麵粉的混合物,但是火腿的瘦肉丁依然存在,吃起來很有嚼頭,而且散發出火腿本身的異香。注意頂和底的麵皮部分,它們很疏鬆,並不緻密,而且滲入了火油,即時是老人和嬰兒都可以輕易咀嚼。圖片來自網絡,來源不可追溯)
白餅紅餅,都屬於大尺寸的月餅,適合全家分食。一般個人吃的雲腿月餅叫硬殼雲腿月餅,皮相對來說最硬,也是甜的。這種小型月餅味道要比白餅紅餅好,但是近年來一般只向指定廠家私人定製,味道和市場上公開發售的月餅完全不同。可以保證是用真的宣威火腿,真正按照肥瘦3:7的比例製作,不至於一口下去滿口都是糖和油。這種小月餅最好吃的是頂上的酥皮,火腿油浸泡,但是又不油膩。入口即化,遠勝於月餅芯。小的時候,經常用門牙小心地刮著吃,因為雖然名為硬殼月餅,其實還是很酥軟。一旦下牙過狠,很可能就穿進去,沾了一門牙的糖。
什麼一個理想的雲腿月餅?
它應該用三年宣威老腿,選擇最好的部位做芯。肥瘦都有,但是瘦肉占到7分。團成月餅以後,芯的重量應該接近總 重量的一半,糖和蜂蜜的分量不應該超過兩成,否則就太膩了。烤製以後,要求火腿油從月餅表面浸潤出少許,可以嗅到明顯的火腿香。不允許破皮露餡,也不允許有焦黑的部分,而是應該呈金黃色。下口的時候,每一口都應該非常清晰,有逐層突破的感覺。糖要完全化掉,不能結塊。
肥肉不能成團,不能讓人邊吃邊吐。入口以後,槽牙只用於嚼火腿丁,其餘工作應該完全交給舌頭,主要動作是攪拌,讓麵皮的酥和火腿的香完全混合,使得食用者在巨大的感官刺激下無法停止吞嚥的動作,而不應該感覺到明顯的肥膩。由於含有現代都市罕見的豬油,因此建議口服一隻以後使用普洱生餅消除油膩,當然,普洱也是雲南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2527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