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很多廚師認為,薪水是衡量一切的標準,給多就多幹,給少就少干,工作態度在於工資的高低,工作上的態度不用多講,一個人不主動去想事情,做事情,自己心裡面最清楚,此時的工作狀態是怎樣的,漲不了工資也是有原因的。
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工作,為什麼工資就是漲不了?
其實,廚師的態度是職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甚至可以說態度決定了一個廚師職業的成敗,管理者可以教會廚師做事,卻較不會他如何做人。
人的態度是很難轉變的,除非他自己願意改變,否則,是很難說服他放棄自己許多年來形成的觀點和態度。由於廚師們在職業態度和職觀念上的差別,形成了職業地位和職位價值的差異。
切配師傅的故事
在2012年的時候廚房切配部門有十個砧板,其中第四個砧板師傅劉彥超,每天早上總是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一個,有時候還主動加班,主動卸貨掂菜,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時又主動幫助其他同事備料,主動倒垃圾,晚上收拾的時候主動檢查餘料和冰箱。
他工作主動,總廚同事都看在眼裡。付出總有回報,一年後的廚房年度考核中劉彥超被提升了切配主管同時還加了薪。廚房70多個員工以羨慕的眼光看著他。
涼菜師傅的故事
做涼菜的師傅都知道隨著季節的變化,每年都要推出春夏秋冬季節菜品。有個二涼師傅總是在推季節菜品之前,主動提前開髮菜、試做新菜、設計盤式、調和口味、搭配色澤。他這種主動工作的心態得到了涼菜主管和總廚的認可,一年以後被派到新店做了涼菜老大的職位。
打荷小弟的故事
作為打荷的小弟要想上灶炒菜,必須得先練鍋。有個打荷的小王,每天早上提前30分鐘上班,把自己的區域調料加滿,油料添足,盤子做好盤頭,主動炒員工餐練習調味,掌握火候。中午不下班,主動跟當班的師傅值班,在師傅的指導下練習上灶炒菜。經過了一年後,這個打荷的小王終於上灶炒菜了,成為一個合格的炒鍋師傅。
上面都是發生在廚師們身邊的真實故事。「沒有人告訴你,而你正做著恰當的事情」——正是主動工作心態的精髓,其魅力是無窮的。
▌1、主動工作,讓你積蓄力量
良好的事業和更高的職位不是上天安排的,而是主動去爭取的。在廚房裡,有很多升遷的職位空缺,很多事情也許沒有人安排你去做,但如果你主動去做,就在為自己爭取這樣的職位積蓄了力量。
上面切配師傅劉彥超的故事正是如此,主動加班,主動卸貨掂菜,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時又主動幫助其他同事備料,後面在廚房年度考核中脫穎而出,也是意料之中。
▌2、主動工作,為你增加競爭籌碼
餐飲競爭強烈,不少經營者把目光投向了廚房陣地。如果我們廚師能夠多懂一些,多想一些,提前做好籌備工作,自然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拔得頭籌。故事2中的涼菜師傅為什麼能獲得總廚的提拔?正是因為他在推季節菜品之前,就很用心地做好相關的準備事宜。
如果什麼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告訴你才去做,那麼你已經落後了,你心儀的職位早已擠滿了那些主動行動者。
▌3、主動工作,讓你實現自我價值
餐飲酒店只能給你提供平台,而舞台需要自己搭建,演出需要自己排練,能演出什麼精彩的節目,有什麼樣的收視率決定權在你自己。主動工作不但鍛煉了自己,同時也增加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故事3中,打荷小弟小王也是經過一年的積極工作,才成為合格炒鍋師傅。
日本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曾問過一個面試人員,說如果公司給你一千塊工資,你會做些什麼呢?員工回答,那就做一千塊的活。幸之助說,那麼你這樣子的話,我就會直接開除你,因為你這樣子的做法公司會沒有利益,沒有一個公司會給一個不自覺的人留機會的。
這一個故事給了很多廚師啟示,如果你僅僅是在上班時間做了工資所要求的份內事情,那麼這個公司沒得獲利,知名餐廳最怕的就是這種不自覺的人,如果餐廳裡的人如果連使命感都沒有,再強能力的人也不敢動用。
金錢並不是工作的全部,薪酬方面背後帶來的價值相比於工資還要多,工作能夠給予我們鍛煉的機會、提升的自身能力、豐富人生經驗,這些都是成為我們日後財富的基礎,工作能夠提升我們的地位,我們將終身受益,而如果我們一直抱著一個得過且過的心態去工作的話,當我們在三四十歲的時候面對這個社會市場,可能我們將無所適從。
有的廚師認為自己是為老闆幹活,做的好不好跟自己沒有多的關係。
這種觀點是最可怕,看到自己所的任何事情,最終的受益者不是老闆和而是自己,不管你是低層的打雜人員還是高層廚師長,如果你抱著這種心態持續下去,再過個幾年,將會處在一個迷茫的狀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