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早出晚歸,客流不少,但一到月末結算髮現不賺反虧,那是一種怎麼的憂傷?
何厚德在北京開了兩家湘菜館「湘和一品」,結果發現這比他的老本行出版銷售還要難,不僅辛苦,而且錢很難賺。
何厚德:我的主業是做圖書出版銷售的,因為圖書這塊也是2012年、2013年開始不景氣,我想轉型,2014年就開始做餐飲業,沒想到這個餐飲業的坑更深,當初想的很好,但是實際上你真正來經營來了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容易,工資在漲,物價在漲,但是我們的菜價始終就沒漲。這兩年總共虧了100多萬吧。
何厚德的兩家門店分別位於朝陽區的甜水園和豐田區,他感覺自己已經找到門道,一邊積累經驗一邊經營新店,爭取在今年能實現盈虧平衡。何厚德說,每天人流量很多,服務員也很忙,外行人覺得很賺錢,但實際上苦只有行內人知道。
圈子共鳴
@ 小麗:我從江蘇來到北京,想做餐飲,聽說一年至少能賺30萬。我和三個姐妹想做姐妹私房菜。主打麻辣小龍蝦純手工,但在談門店時就發現房租居然那麼貴。我們放棄了門店的想法,現在做外賣。
@秀智:三年前義無反顧進入餐飲行業(就一小麵館)從血本無歸苦苦撐到現在,真的很不容易,至少要做好虧本三年的準備。
@阿生:選址很痛苦,好的地方貴,便宜的地方每人!選人更痛苦,服務員,傳菜員,前台人員,後廚人員,庫管,規模大的話還有服務組長,傳菜組長,廚師長,前廳經理.....你還想做這行嗎?
來自四川的老鄭年輕時在北京學廚師,在其他連鎖餐飲集團工作了幾年後,他決定自己開店,從一家店干到了三家店+中央廚房。
老鄭:每天中午白領的就餐時期,我們餐廳人都擠不進去,還有很多的外賣,生意就是不火也能坐滿。我想做一個自己的品牌,等我的品牌做起來,做穩定了以後再去做加盟。所以有錢就去投店,第二家店就是我們第一個店掙的錢還有我跟親戚朋友借來的錢。
房租、人力、耗損讓很多小餐廳頭疼,老鄭算了筆帳:
老鄭:我的餐飲在寫字樓裡面租一百平米左右的房子,三萬一個月,裝修、開業我估計60萬起步吧,餐廳折損的很厲害,只夠了五年,裝修費投資一年就12萬,,人員你還得管吃、管住,北京宿舍也貴,現在地下不能住,樓房的房租也很高。每個月人工成本10萬。做餐飲是非常有特殊性,中午生意好,下午沒人,逢年過節也沒人吃飯,給人的感覺就是很火,但實際上真的很難。
老鄭說,不僅難賺錢,而且餐飲行業流動大,人員非常難管理,很累心。
老鄭:門檻很低,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因為這個工作很好找,我們餐飲一般都沒有簽合約,就是工資加獎金。我感覺舒服就干不舒服我就不幹了,我不高興了,打個招呼就可以不幹。餐飲最頭疼的就是找人,我幾乎天天都在求人、找人,陷入了惡性循環。
房租漲、工資漲,就是餐標沒辦法漲,這是所有餐飲人心中最大的抱怨。入不敷出,生生堅持了兩年多後,老鄭決定關店,他把房子抵押向銀行貸款給供應商、員工、房東結清欠款。
老鄭:心累,體力累,從早做到晚,老怕出事,要注意餐飲的食品衛生,神經老是在繃著。每到月底的時候交房租、開工資的時候就非常頭疼,員工宿舍、買廚具、餐具、工作服亂七八糟,投資比較大,還沒幹的時候就上百萬扔進去了。投店的時候都很興奮,開業就很痛苦,和朋友說我在北京有店,說的很興奮,但幹起來很痛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14362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