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樂琪Jimmy主廚
50年代,當學徒跟著師傅學習手藝需要三年四個月,月休二天,每天工時超過12小時以上。早上從剝洋蔥、削馬鈴薯皮、榨柳丁汁等做當日食材準備,為當學徒一天工作的開始。
從洗碗中找到樂趣:假小工程師的「整路工程」
每個人除了師傅安排負責固定性的工作外,還要互相分工周邊環境清潔與灑掃工作。在一天營業時間結束後,我們需要將廚房的鍋、碗、器具及爐灶裡裡外外全都刷洗乾淨上油抹亮,並清出當天(舊式爐灶燃煤)燒為灰燼的煤渣,聽從師傅的話:「今天往右走!」。
二位學徒一起抬著沉甸甸地煤渣出門去,循著月光沿著步道往右行,將煤渣填補、倒在泥濘不平的馬路上。若是師傅說:「往左走!」今天,我們就換進行左邊的「整路工程」。
雖然忙碌了一天,我卻對「整路工程」樂此不疲!或因此,我們一個小舉動能夠帶給他人無限方便而更樂於付出吧。這是大時代環境造就的社會道德良善風氣啊!當然,我們這些「假小工程師」整頓的泥土路,仍遠不及現在條條大路的柏油道。
從洗盤子到洗鍋子,花了整整一年
當學徒均是外宿,晚上打烊後,廚房的工作檯上、櫥櫃中成為我睡覺的好地方,由於年幼的我,身材偏瘦小,進入櫥櫃中後拉上門便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小天地,讓我可以更安心休息;到了冬天,送風管上,變成我抵禦嚴冬入睡的最佳好處所,學徒生活一天的結束也是在廚房。
我的學徒生涯前兩年第一個工作由洗盤子開始 ,一年後,師傅對我說:「從現在開始,你升級囉!改去洗鍋子。」「謝謝師傅!」遵行師傅的指示,我從洗盤子變成洗鍋子的位置。
又整整洗了一年鍋子。師傅讓我在平日工作外,找時間,拿著「平底鍋」及「木飯匙」到廚房外頭的空地,裝盛「沙子」學習如何翻鍋:前翻、後翻、左翻、右翻轉的力道控制,直到可以用「生米」練習,就是「差不多」已熟知箇中運用技巧時。
人生中第一道菜──火腿蛋炒飯
有天,師傅叫喚正洗鍋的我站到爐灶前,給我驗收成果的機會。讓尚未會意過來的我,用貨真價實的「白米飯」(不是沙子喔!)炒出我人生中第一道菜──火腿蛋炒飯。我學會做的第一道料理是:火腿蛋炒飯。看似簡單的一道菜,卻需要熟悉鍋子的運用,藉由持續不斷的練習,從前師傅除了教授我手藝技巧,也培養訓練我的耐力。
肚子餓,家中找不到其他食物時,我常常會來盤蛋炒飯。我們的人生要往前走多遠?向後轉幾圈?往右駐足停留幾回……?才能如眼前的火腿蛋炒飯粒粒分明、 黃金透亮呢?年幼的我,立志要翻出屬於我自己的高度,炒出具有深度的人生!
沒有講義和SOP,一切學習靠觀察和發問
舊派老師傅傳授手藝並不像今日老師教導學生,將學生叫到身旁一個個步驟講述、說明,或提供聽課學生可參考的文獻、資料、講義等等。
在廚房裡工作中,我們都是忙著手裡的事,邊找機會滿足好奇心,觀察師傅在廚房裡的工作情況。我問師傅:「剛離開前,煮蝦的大鍋子裡,滾燙熱水中,現在為什麼多了二隻插著長、短竹籤的蝦子呢?是做甚麼用?」師傅回:「 大、小隻體積不同,再則,下鍋也不同時。」
沒那麼多現代化設備,老師傅技藝全憑經驗值
原來當時廚房沒有這許多現代化設備可運用,全得依賴人力記憶:用竹籤做記號表示剛剛放進鍋裡煮的蝦子。又因為沒有電烤箱,師傅會在爐灶上放一把鹽巴,藉以提醒自己:正在烤東西。由於,缺乏現代化廚房設備的利用,傳統老師傅們全憑經驗值而累積智慧,進而完成自身學藝。
感謝師傅願意教授自身手藝,讓我們將來三餐獲得溫飽,我始終懷抱謙遜之心,恭敬有禮,猶如尊敬自己家中長輩般主動幫忙照顧小孩、洗衣、買菸、跑腿……等等工作,感念師恩。
得以想見從前當學徒的艱辛!沒有瓦斯、現代化的電器等等設備,更遑論舒適及正統教育環境,我曾經也有想放棄的念頭。
舊時代養成的獨立性情,與現今教育不能比
當時有位林師傅,在廚房裡工作都厲聲厲色地,吆喝一聲後,使用過的鐵鍋都直接遠遠用丟得到水槽,若來不及閃躲,正在洗鍋的我會被熱、燙的鐵鍋砸到,這樣一個怵目驚心的畫面,至今仍深烙我的腦海中!何況當時年紀尚小的我呢?
有一天,林師傅拿著濕漉漉洗碗用的棕刷敲打著我的頭,提醒我一些什麼事?我已不記得他說了甚麼?或許是我碗盤洗不乾淨?又或是他交代的事情我沒有辦妥?棕刷上的水順著頭髮、肩浸溼我的衣襟。當時學徒身份快三個月的我,心裡委屈、難受,哭泣著跑回家去。
媽媽也跟著我掉淚並鼓勵我:「師傅責罵我們,表示他願意教導你,給你機會成材;若是不理你,你就無法順利完成學藝,變成廢物。」隨後,餐廳吳老闆到家中將我帶回,並囑咐師傅們好生教導:「阿扁年紀還小,人家爸爸已經不在了。」
時空背景不同,若是處於現今社會教育體制下,師傅怎敢碰觸到學生的身體!難道不怕晚上下班無人巷弄裡被「蓋布袋」!? 明天早上父母親到校報到,甚至,寫信到教育局投訴?!哪個孩子不是父母心中的寶呢?
無論如何物換星移,恆久不變,舊時代養成我的獨立性情,更懂堅毅精神,我的師傅們給予的機會才有未來的我,並不會因為我失去父親就有所不同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12712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