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餐飲的創業者,即使扛得過「無人問津」,卻可能逃不脫「虛假繁榮」——每天客流不斷,高峰時爆滿,月底結算時卻發現竟然虧損。
問題出在哪裡?一位跨界餐飲業人士的答案是「成本控制」。
難得的是,她用金融業的數據思維破解了這個難題。
1 |「虛假繁榮」|產品沒問題,營收還不錯,為什麼還虧損?
2013年,在金融業混跡了10多年的平果,厭倦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拉上了3個朋友創業做起了煲仔飯「果果@煲」,朋友資金入股,而她入技術股。
營業風風火火,利潤卻是海市蜃樓,錢去哪兒了?
「我們每天的生意看上去還不錯,卻一直虧損了將近兩年」,平果也曾很無奈,「最差的時候,我甚至將房子、車子賣掉來維持餐廳的經營」。
分析虧損的原因,她認為罪魁禍首是成本控制。「初創的兩年,我們不停的進行產品試錯、疊代,產品沒問題,營收還不錯。然而當管理、成本控制出現問題時,我們卻仍然專注於產品研發」。
具體她有幾點反思:
a. 分工不明確,員工習慣了大鍋飯;
b. 數據沉澱不足,使得績效考核辦法難以推行;
c. 經營成本高、效率低,利潤率被成本蠶食。
2 |跨界思維|數據指標倒逼成本管控
問題癥結找到後,平果開始將自己在金融業積累的經驗應用於餐廳中:把各項數據細化為一個個指標,通過指標的設計來倒逼餐廳的管理,指標完成便可實現預期的成本管控。
餐廳的所有運營都可以數據化
在金融行業裡,一切都是數據。而當平果開始著手解決成本問題時,她發現餐廳的一切都是可以數據化的。
比如,股票每天都是波動的,而收益是按天結算的,同樣餐廳員工的狀態也是波動的,而工資卻是按月結算的;股民可以根據股市行情變化進退自如,而餐廳員工狀態不好時依然要工作,效率低卻拿同樣的薪水。
能不能根據員工的工作量,讓他們的收益按日結算,甚至是洗一個盤子、點一次單的收益都能夠量化呢?
平果開啟了一場腦洞大開的嘗試:
1.把員工都轉變為合作夥伴,餐廳只有一名正式員工——她自己。
2.餐廳只提供工作崗位,合作夥伴工作1天、甚至1個小時都可以得到相應的薪酬,出勤不是必須的,而是按照自己的意願。
|試水|「無底薪」,讓工作由推變為搶
在平果設計的模式中,這些合作夥伴分為三類:長期合作夥伴、臨時工、小時工。而即便是長期合作夥伴,也是無底薪的。
無底薪,通常出現在導遊、金融、房產中介等純粹依靠拉業務、賺提成的行業,但餐飲業試行無底薪操作難度極高:
a. 如何設計有效的遊戲規則,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b. 規則如何精細量化,在員工收入和餐廳收益之間尋找平衡點,創造共贏。
轉變考核辦法有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經過一年的思考,平果決定將「無底薪制」移植至餐飲業,她的底氣來自兩個方面:自己的餐廳實現了標準化操作,對人員技能的依賴度低,即使合作夥伴離職對餐廳經營影響不大;金融行業的工作背景造就了自己管控數據的能力,對數據量化分析是自己的強項。
如何對合作夥伴進行薪酬考核,是決定平果設計的這一模式成敗的關鍵。平果設計的薪酬體系中,合作夥伴的收入來源於三部分:提成、獎金和補貼。
| 提成—
提成,是合作夥伴收入的主要來源。
首先要製定人力成本比率目標,這需要有一個大數據,也即數據積累。她們核算過,自己餐廳的人力成本在營業額中佔比為25%左右,而她了解的中快餐的人力成本比率通常為18-22%,餐廳需要在這兩個比率間尋找平衡。
其次,定崗位,明確工作職責和區域範圍。以前廳為例,有吧員和服務員兩個工作崗位,服務員職責是搞衛生、點單、傳菜、拉新、送外賣、會員卡的推廣。
為鼓勵優秀員工,提成比率是波動的,那些工作勤奮、業績超過平均值的員工獲得的是提成比率的上限值。
另外,制定能源管理指標。平果說,歷史數據顯示,水電氣等能源成本在營業額中的佔比通常為4.55-5%之間。她制定了這樣一項指標,若能源成本可以控制在3.8-4.2%之間,則每個員工可以獲得225元的能源管理獎。事實上,她們最低時將這一指標控制在3.2%。
「把能看到的每一項工作都數據化,這樣大家成為了利益共同體,而不會對自己增加的工作量牢騷滿腹,或是相互推諉」,平果如是說。
她舉了一個例子。之前給洗碗工發500元,但這樣做存在一個悖論:洗碗工希望餐廳生意更差而不是更好,這樣就可以少洗一些碗,這與餐廳的經營是相矛盾的。
於是,她將餐具清潔費用這樣設計:洗碗工的收入是每天餐品的營業額乘以餐具清潔費用比率。如此,員工享受到了餐廳收入增長的紅利,工作熱情自然高漲。
| 獎金和補貼—
獎金針對業績優秀的員工,如全勤獎、補休獎、前廳點單冠軍獎、拉新冠軍獎,而職務補貼針對特殊的工作崗位,如店長、財務。
在內參君看來,平果儼然是一名精算師。透過一張圖表來對她的餐廳的薪酬體系一窺端倪。
平果說,「試行了三個月後,我們的額營業額增加了35%,而利潤率增長了7%。而人力成本佔營業額的比例從25%降到20%左右。」
精打細算得有技巧,既能省錢又能提升效率。
合作夥伴能否從中受益?內參君看到了某月的工資考核表,一位小時工出勤46小時,得到報酬921元;而一位長期合作夥伴,出勤26天,收入為4773元。對於餐飲行業,這樣的收入在鄭州算相當可觀。
4 |小結|
平果通過對餐廳數據精細化管理,實現了餐廳扭虧為盈,也讓合作夥伴享受到餐廳利潤增長的紅利。但平果認為她的模式並非所有人的都值得借鑒:
● 3年的數據沉澱,得出提成比例確定為什麼數值才能讓雙方互利共贏;
● 餐品大多由半成品直接加工而成,無需烹飪,人員替代率高。
平果的案例讓內參君感觸頗深,放棄粗放、放羊式管理,重視數據、精細化管理才是餐廳經營的出路。但餐廳的規模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側重點也不一樣,所以,平果的這種辦法在內參君看來比較適合單店操作。
總而言之,餐廳經營不好,不是員工不夠努力,而是老闆太懶,懶於做好頂層設計,懶於用數據管理餐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12666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