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餐廳和超市混搭,竟然年入1億!

分享知識| 2016-06-13| 檢舉

餐廳和超市結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這是個顛覆的模式:既是餐廳,選購好食材後讓大廚現場烹製;也是超市,可以選購食物帶回家;還是興趣班,你可以學習各種意式美食知識……

思維的顛覆

餐廳與超市融合

了解Eataly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家台灣的餐廳,與水產市場結合在了一起,上引水產。

上引水產位於台北市中山區老舊的居民區內,前身是濱江魚市,台北重要的水產市場,日本三井集團接手之後,進行全新定位升級,搖身一變為多功能複合型體驗空間,將傳統的魚市場打造成時髦的的高級賣場。

服務人員將養殖海鮮的大水池直接搬到顧客面前,一個個活蹦亂跳的海鮮,由顧客自行選擇,沒有添加劑。「活體區」一早六點就開張營業,從機場直送而來的活海鮮,便送進一池一池的水槽裡。

除了進口活海鮮外,戶外區也有本港現撈海鮮。消費者可以選購之後,請服務人員代為去肚、鱗鰓等。在消費者的注視下,專業的廚師會將這些海鮮變為美味。

上引水產透過批發自營、產地直送的模式,顧客在這裡可以體驗到多種美食享用模式。整間店採日式風格,商品井然有序,乾淨整潔。從入口,到逛完魚市場,賣場一點魚腥味也沒有,完完全全顛覆了傳統漁市的想像。

如上引水產這樣,將餐廳和超市結合在一起,首先從感官上,看得見的食材會讓消費者體驗更好;其次,這種不經更多渠道的採購,客單價相較海鮮店會更低。

上引水產不是第一個採用這種模式的餐廳。在義大利,就有Eataly。在布局、營銷、體驗等層面,更為用心。

布置

超市就在餐廳旁邊,自選食材烹製

Eataly綜合了餐廳和超市兩種屬性,在門店的布置上非常講究。

餐廳的旁邊就是超市,確保了食材的新鮮程度,又能向購買商品的顧客演示如何回家料理,一舉兩得。

超市部分的設計則非常親和用戶,顧客一進入超市就能看到結賬櫃檯。再加上簡明的櫥櫃,典型的歐洲復古集市布置,用戶體驗做得非常完整。

而在餐廳裡,一眼就能看到鮮肉冷藏櫃,讓食客立即感受到料理的新鮮程度,在冷藏櫃旁還放置了酒類櫃檯,真是令人拍案叫絕。享用肉食怎能沒有好酒相伴呢?Eataly餐廳布置的用心程度從這些小細節就可以發現。

反傳統

慢節奏,消費者更舒心

Eataly不僅僅是一個食品購物超市,更多的還提供一種生活方式。

Eataly將自己定位為「慢食超市餐廳」,所以走進去時,更像是一個食品市場,這裡不僅陳列著琳瑯滿目的食材,而且旁邊還有廚師、餐桌和服務生。每個陳列區旁都設有用餐處,顧客既可以選好食材回家烹飪,也可以直接讓廚師為你烹飪好,直接在此享用。

以紐約的門店為例,顧客可以坐在超市邊吃烤肉邊看電視,逛累了可以在咖啡櫃檯坐下喝杯咖啡休息片刻,還可以去小圖書館裡翻翻食譜。多樣化的購物餐飲場景給顧客帶來了極致的體驗。

體驗

用廚藝,創造新的消費者

Eataly並沒有像其他餐廳一樣,花費大量的廣告費用,Eataly的營銷核心是飲食教育。Eataly的營銷部門認為「透過教育才能創造新的顧客」。

比如這三個細節:Eataly收集了大量美食書刊,並且設置了一個小圖書館,顧客可以在這裡看美食書刊,確定好要買的東西,可以在旁邊的電腦列印出清單,再去購買。

在入口處或餐桌上畫上當季蔬果,讓顧客認識當季食品,因為當季食物最便宜好吃,客人也可以購買食物生產季節的海報回家參考。

Eataly的每個營業區經常針對不同年齡層,開辦各類烹飪課、品嚐課,比如義大利的傳統烹飪課程,葡萄酒的品鑑及存放課程,小學生食材的歷史、特性、烹飪方法課程等等。Eataly精心挑選的廚師會耐心的傳授烹飪方法,然後讓學員們一起動手,並在最後分享自己的成果。

產品

食材直接來自農場,更新鮮

在Eataly到處都可以看到一個大標語:吃是一種農業行為(Eating is an agricultural act),展示了獨樹一幟的經營理念。

Eataly在品牌誕生初期,就集合起了一群以傳統方式種植、生產食材和飲品的小農場和小作坊,Eataly寧可捨棄市面上常見的品牌,也要選擇當季、本地以及個性化的食材。

Eataly約一半食材產於本區,45%來自義大利其他地方,進口只佔5%。商品是直接向約900位生產者採購,不額外收取上架費,這也減少了生產方和零售商之間中間環節的成本。

從一開始,Eataly就通過建立自己與農業生產者之間的直接的關係,用合理的價格提供給人們最天然最健康的農產品。這個經營模式也啟發了Eataly持續、責任、分享的價值核心。

為了讓顧客明白在Eataly售賣和烹飪的食物都是世界頂尖的優秀食材,每個週五,Eataly都會邀請一些原材料供應商,比如農場主,來到Eataly相應的櫃檯來為顧客講解食材的培育過程。只要顧客參與了這項活動,當場購買食材就可以獲得一定的折扣,在長知識的同時還能享受優惠,何樂而不為呢?

營銷

製造節日,吸引消費者花錢

Eataly在全球範圍內都頗受歡迎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超市的設計和餐廳的食物的確令人驚喜,二是Eataly倡導的慢生活、慢食物的生活方式深受大城市居民的喜愛。

為了讓品牌文化更加深入人心,Eataly在社交媒體上花了不少功夫,通過自己創造的各種活動和節日,讓習慣了快節奏生活的顧客學會慢下來,享受「慢食」的魅力。除了兩大主流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和Twitter以外,Eataly的官方網站也是這些活動推廣的重要媒介。

Eataly給許多日子冠以了特殊的節日名稱,讓顧客感受到每個節日獨特的氛圍和魅力,這些顧客就很有可能選擇在這個節日帶上親朋好友出門聚會,無形之中增加了Eataly的潛在客流量。

無肉星期一:在這天倡導大家吃素食,同時順便宣傳Eataly精緻的素食菜單;全國啤酒日:號召美酒愛好者齊聚Eataly的酒類專區,品嚐美酒和小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1266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