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就是一種團體運動:名廚的後場管理哲學

分享知識| 2016-05-31| 檢舉

美國分子料理大師威利杜凡尼 (Wylie Dufresne) ,大學哲學系畢業後,便進入紐約法式廚藝學校,90 年代在 Jean-Georges 旗下多間餐廳工作,他的餐廳 wd~50 在 2003 年開幕, 以分子料理顛覆味蕾與對餐飲的想像,屢次獲得米其林與料理奧斯卡 James Beard 肯定,也曾擔任電視節目 《Top Chef》評審。

Wylie 在廚房打滾、帶兵打仗多年,提筆與 Lucky Peach 分享,他對廚房管理的獨家觀點:

每次談起廚房管理,我總會想起被懲罰的薛希佛斯,每天辛苦推石頭上山頂,只能看著石塊滾下山,日復一日地重複著。有些人享受從山底辛辛苦苦地把石塊往山頂推。有人喜歡在努力的過程中,伴隨著旁人大喊「加油!」的鼓舞聲。還有一種不能吼的人,因為再怎麼吼,也沒什麼效用。一位偉大的主廚,下面帶十個廚師,他會發現,每個人適用溝通模式都不同——十個人就有十種帶領他們推石塊上山頭的方法。

我想,我們身為主廚,必須體認到自身扮演,有如教練、主管、領導者的角色。這也正是 Noma 的 René、 Wylie Dufresne、David Chang ,這些世界一流廚師們的真實身份,對吧?我們是教練,而不再是明星球員,我們不衝鋒陷陣,也不負責投出比賽結束前那關鍵的一球,但我們透過廚房的管理,確保隊員能贏得比賽。在人手眾多的廚房裡,必須用一種方式跟某些人溝通,而另一群人則吃另一套,我不認為有任何一套能夠通用的管理方式,因此,我們必須拓寬自己的視野。

擔任主廚的這些年,我帶過非常多員工,其中許多人有打過團體運動的經驗。通常這一類人比較能接受極具震撼力、直接,有教練在一旁大喊「come on!」的那種帶人方式。大部份的人,並不清楚自己的能力所及,不明白自己所蘊藏的潛力。身為教練,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幫助你超越你自己心中的水準。有時候,高壓強迫的方式,的確能達到目的。這就是人生啊!人都需要界限、需要框架;這代表我們主廚必須打人、或是摔鍋子來達到目的嗎?不。需要大吼大叫嗎?也許答案是肯定的,有些時候大吼還是有他的必要性。

好教練都知道,每個獨特的運動員都需要不同的訓練方式。不能一天到晚對著他們大吼,但也不能只委婉地說,「你做得很棒,就是洋蔥的部分要重來,這些完全不能用耶!」要帶領這群人達成目標,你必須看見他們的潛力,更要在身後用力推他們向前。我深信,我們要給廚師一張無法完成的任務清單,他們每天都會做得比前一天多,終有一天他們會完成所有的任務。

坦白說,我曾經做過一些讓我後悔的事情。以前我脾氣很差,幾次在非必要的場合還是對著眾人咆哮⋯⋯廚房也許情況混亂,我們也許失去耐性。在我的廚房裡,我們尊重廚師體能的極限,你可以像海盜一樣飆髒話,但是你的話語不能失去對隊友的尊重。有些時候,在廚房發脾氣是可以被接受的,有些時候,的確有此必要。

我讀的是一所基督教貴格教派高中,同學大多是被其他學校踢出來的學生,貴格派注重理解和包容,接納被人拋棄的學生。這也正是我一直以來採用的方式,對員工說出「一個晚上打破四個盤子,你被 fire 了!」很簡單,想要藉此殺雞儆猴也很容易。但是當你把人留下,他們的心態會是「天哪!他對我大吼,但是我明天還是可以進來」。一段時間過後,他們會有所進步的。我不想 fire 你,我要你變得更好。我們會一起走過這趟旅程,而值得走一遭的旅程總少不了挑戰。

我們說要提高廚師的薪資,要改善廚師的生活品質,減少工作時數,但我們也該討論如何激發出廚師最大的潛力。業界開始討論提升廚師福利,但廚師還是必須拿出成績。我們必須思考的是,如何透過多元的方式達成廚房管理:世上沒有一套方式,是適合所有人的。⋯⋯每個人都不一樣,而身為主廚、主管、教練,我們必須正視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文章來源:Why Cooking is a Team Sport?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1057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