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從來不缺乏「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運用到菜品打造的時候,可以怎麼去做?當你的餐廳也能給人留下具有「匠人出品」的印象時,那你的餐廳不僅可能已經獲得一定的尊重了,還可能做成百年老店。
用工匠精神打造小而美的餐廳
近段時間,「工匠精神」隨著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成為社會流行熱詞。百度百科對「工匠精神」的解釋是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
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從古至今中國的飲食文化燦爛輝煌,並不缺乏工匠精神,嘗百草的神農氏、造酒大師杜康、農學家賈思勰、為文慧君解牛的庖丁、飲茶大師陸羽、營養大師忽思慧、美食家袁枚……
匠人耐得住寂寞、精益求精、勇於創新、視工作為修行、試品質如生命,這樣的人有魅力,也能打動自己與別人的心弦,感動自己的靈魂!
中國菜在世界飲食文化史上的地位有目共睹,它是世界三大烹飪流派之一,技術精湛、注重調味和養生。
在人類漫長的飲食文化長河中,很多傳統美食經過人們不斷地融合、改進、實驗,一代一代傳承保存下來,成為膾炙人口的美食。以工匠精神重新賦予傳統美食以新的生命力,一招鮮成為小而美餐廳的招牌,成就餐廳經營和創業者夢想。
餐廳開發工匠菜品的幾個途徑
餐飲從來缺「工匠精神」,只有「工匠菜」才能打動消費者。細數現在做得比較好的品牌餐飲,都具備「工匠菜品」和「工匠服務」,開發餐廳工匠菜品有哪些途徑呢?
1、傳統名菜再創新,適合現代人的口味
從飲食地域上看,每個地域或多或少都有幾道讓人們耳熟能詳的菜品,這些菜品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被人們傳承下來,但是因某種原因失去了往日的光鮮,復原這些老菜品成為餐廳工匠美食的不二選擇。
例如最近京城較為火爆的烤全羊,就是在傳統製作工藝上的創新,適應現代人對美食的獵奇以及商業活動需求發展起來的。烤全羊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菜餚、蒙族烤全羊、維族烤全羊、新疆烤全羊、回族烤全羊和私家烤全羊。北京的烤全羊都是架子烤的全羊,至今還沒有找到新疆的饢坑烤全羊,這大概是一個遺憾。
玉林烤鴨餐廳對於傳統美食的繼承也是值得稱道的,對於喜歡魯菜的北方人來說也是必去的餐廳之一。它並不是因為食材的名貴被稱道,而是烹調工藝的繁瑣。魯味乾燒魚、九轉大腸、糟溜魚片、蔥燒海參等等,都是在繼承了傳統名菜的基礎上,適合了現代人對味道的需求。
2、挖掘特色筵席、取其優質菜餚,簡化就餐程序
由於流派不同、風俗習慣不同、目的不同、時節不同,各地在設計筵席上也有差異,但千變萬化離不開筵席的基本規律。筵席繁瑣、程序化、菜品多樣等等,都是不利於今天餐廳商業化的禁錮。簡化筵席程序化,強化宴席菜品特色是成就商業化的必由之路。
記得前兩年有一家火燒雲傣家菜館復原的景頗族綠葉宴比較成功,簡化了筵席程序化的東西,縮短了就餐的時間,但是沒有簡化的是美食的味道。隨著時代不同,筵席內容在不斷發生變化。但筵席作為烹飪藝術的重要方面,其藝術水平還會更高。
3、一物多用,善於創新,善於利用
一物多用,綜合利用,廢物利用,並運用烹飪工藝方法使其成為美饌佳餚。特別是對那些特色食材餐廳,可以有效地降低運營成本,減少產品品類帶來的負擔。比如旺順閣魚頭泡餅的副品牌椒瀾餐廳,就是利用鱅魚肉製作主打菜品,成就新的餐飲品牌。
4、做好吃的飯菜,高性價比的美食
古今事廚者常用的烹飪工藝手段,把極為平常的烹飪原料像變魔術似地變成神奇的饌餚。歷代事廚者以「皰丁解牛」為楷模,其技藝之精者超越技術,達到「道」的境地,這就是今天事廚者們的工匠精神。
有很多人分析過了外婆家品牌的成功之道,在我看來就是做到了好吃、高性價比這兩點。杭州自古就是美食勝地,外婆紅燒肉、茶香雞、西湖醋魚等幾道杭州名菜,食材選擇平常,不同口味搭配,或濃烈、或清淡,刺激了人們去品嚐的願望。
工匠精神,在網際網路時代有新體現
餐飲人的「工匠精神」,是耐得住寂寞的知識融合,是對菜品千百次揮汗如雨的精雕細琢,是經得住食客咀嚼味道。它講究的是形式與內容、選料與加工、造型與拼配、口感與營養、器皿與菜名、味道與商業的融合之道。
對於有餐飲創業夢想的人來說,「工匠精神」尤為重要,一招鮮吃遍天在餐飲行業並沒有過時。這個時代賦予了創業者更多獲取信息的途徑,可能看似簡單的一道美食,經過努力就會成就不小的餐飲奇蹟。
比如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肉夾饃這道被稱為「中國漢堡」的陝北傳統美食,被西少爺做成了IT精英的工作餐,深耕產品質量,精準化的商業定位,工業化的加工流程,西式快餐廳的經營模式,這些都是餐飲人「工匠精神」在新時代的體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10425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