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我們生活非常常見的一種食物,但是你知道嗎?最近有一篇新聞報道指出,有一個6個月的嬰兒出現了高燒還伴隨著嘔吐以及腹瀉,接著又出現了抽搐,還經歷了短暫的昏迷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經過與家屬溝通,醫生們懷疑是因為寶寶吃了感染沙門氏菌的雞蛋。醫生表示,一般來說,雞蛋殼上長斑的雞蛋最好不要吃,因為這種長斑點的雞蛋,很可能是因為感染了細菌,尤其是沙門氏菌。

這種殼的雞蛋吃了竟昏迷
外殼長斑的雞蛋為什麼不能買?
據了解,雞蛋外殼長斑主要有三種原因
1、母雞輸卵管患上炎症。母雞的輸卵管炎症有時候也是因為感染了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
在恆溫下,雞蛋保質期只有半個月左右,天氣炎熱的時候,雞蛋更容易變質。這種長斑的雞蛋,表面上看似沒有明顯的腐壞症狀,但其實蛋的質量已經下降了,也不夠新鮮了。很多賣雞蛋的小販不捨得丟,卻還正常售賣給消費者。
問題是很多消費者也不知道這種長斑的雞蛋其實不夠健康的。所以,到超市或市場買雞蛋時,尤其是家裡有小寶寶的,儘量挑選沒有斑點的雞蛋食用。
感染了沙門氏菌有什麼特徵?
孩子感染了沙門氏菌之後,常表現為急性腸胃炎,會有高燒,往往超過39度、或伴有腹痛、腹瀉的症狀。被細菌感染後的12-72小時內,病程會持續4-7天。但感染嚴重者會出現脫水的症狀,重者有寒戰,驚厥,抽搐與昏迷,平均致死率為4.1%。如果不是很嚴重,很多身體好的孩子不接受治療也能自愈。

~~~~~~專家辟謠~~~~~~:
雞蛋長斑只是蛋殼異常
「這個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雞蛋長斑是蛋殼異常的一種表現,它跟是否感染沙門氏菌沒有直接聯繫。」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首席專家畢英佐對這個消息的說法並不認同。
畢英佐在動物醫學研究方面有幾十年經驗,現為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首席專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並擔任廣東省家禽協會副會長,他對禽畜傳染病(傳染性囊病、禽流感)也進行過開創性的研究。
畢英佐表示,蛋殼顏色是子宮中腺體分泌和沉積色素的結果,蛋殼顏色異常一般表現為色素蛋、駁紋蛋、水紋蛋等等,其異常原因可能跟家禽的營養、輸卵管炎症等因素相關,也可能與遺傳、氣溫、濕度、儲存條件等多種因素相關,而沙門氏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事實上任何雞蛋表面都可能附帶有一定細菌,但是出現的斑點並不是因為雞蛋感染了細菌而造成的,更不能錯誤地認為這些斑點就是細菌的集合體。
畢英佐強調,「吃了這種長斑的蛋,跟會不會引起發燒等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繫」。
他還提醒市民,雞蛋清裏的溶菌酶對很多細菌也有明顯抑製作用,對雞蛋內部也會起到保護作用,因此不用過於擔心雞蛋殼表面的顏色。
專家說
蛋殼顏色異常一般表現為色素蛋、駁紋蛋、水紋蛋等等,其異常原因可能跟家禽的營養、輸卵管炎症等因素相關,也可能與遺傳、氣溫、濕度、儲存條件等多種因素相關
沙門氏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事實上任何雞蛋表面都可能附帶有一定細菌,但是出現的斑點並不是因為雞蛋感染了細菌而造成的,更不能錯誤地認為這些斑點就是細菌的集合體。
怎麼判斷雞蛋的新鮮程度?
[這六種不能吃的雞蛋,你知道嗎? ]
1:裂紋蛋。這種雞蛋很容易被細菌侵入,若放置時間較長就更不能食用。
2:粘殼蛋。這種蛋因為儲存時間過長,蛋黃膜由人韌變弱,蛋黃緊貼於蛋殼,若局部呈紅色還可以吃,但是蛋膜緊貼蛋殼不動的,貼皮的地方呈深黑色,且有異味的,就絕對不能吃了。
3:臭雞蛋。由於細菌侵入雞蛋內大量繁殖,產生變質,蛋殼烏灰色,甚至使蛋殼因為受到內部硫化氫氣體膨脹而破裂,而蛋內的混合物呈灰綠色或暗黃色,並且帶有惡臭味,這種雞蛋不能食用,否則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4:散黃蛋。因為在運輸中受到劇烈振蕩,蛋黃膜破裂,造成機械性散黃或者存放時間過長,被細菌或黴菌經蛋殼氣孔侵入蛋體而破壞了蛋白質結構造成散黃,蛋液稀而渾濁,這種蛋儘量就不要食用了。
5:死胎蛋。雞蛋在孵化過程中因為受到細菌或寄生蟲污染,加上溫度,濕度條件不好等原因,導致坯胎停止發育的蛋叫死胎蛋。這種蛋所含營養已經發生變化,如死亡較久,蛋白質被分解會產生多種有毒物質,所以不能在食用。
6:發霉蛋。有的雞蛋遭到雨淋或受潮,會把蛋殼表面的保護膜洗掉,使細菌侵入蛋內而發霉變質,只是蛋殼上有黑斑點並發霉,這種雞蛋已不能食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