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廚房的大小,都需要人去管理,要怎麼樣才能做好廚房的工作,管理好員工們?廚房管理的四個訣竅

分享知識| 2016-05-26| 檢舉

意見是很重要的

其實,我們都知道大廚小廚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平常意見一大堆,開會時誰也不說話,主要原因是怕得罪人,這樣本來能解決的問題越積越多,給廚房工作造成很大障礙。我的做法是設立一個無記名意見箱,大家有什麼看法、不滿和意見都寫在紙條上拋入箱中,每月選舉出兩名代表負責開箱,半個月開一次,取出大家的意見後,馬上召開座談會,及時發現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讓領導了解職工的心聲,還可以及時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前一次開箱後有兩個紙條反映菜單下來後領導催得太急,大喊大叫的命令讓配菜員亂了方寸。經過觀察發現確實存在這個情況,本來菜單下來後,先配哪個後配哪個,配菜員心裡都有自己的計劃,但是有的廚師長或者前廳領導催得急,到廚房大喊大叫命令一通,打亂了配菜員的計劃,結果越催越慢。座談會上馬上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規定菜單下來後讓配菜員自己決定先後順序,廚師長和前廳領導只起一個幫助提醒的作用,不許大喊大叫。這個規定下來後,配菜員都非常高興,幹活也特別帶勁,沒有了其他干擾上菜速度也比以前快了很多。

沒有偷食的廚房才標準

做廚房的,偷食誰都知道,一些小手段在制止陋習方面也很有效。比如「偷吃」,幾乎每一個廚房都有這一現象,而且屢禁不止。為了制止這種陋習,我採取了一個辦法,在例會上宣布紀律:被發現的偷吃者,下一次去其他酒店考察時,餐費由他埋單,並要求員工們互相監督檢舉。這種監督跟平常的監督不一樣,平時的監督檢舉都是罰款之類的,也很少有人願意站出來,這種監督帶有半開玩笑的性質,不要求馬上就把偷吃的人說出來,而是出去考察嘗菜需要埋單的時候,我就讓大家都來說說最近有誰偷吃了,這頓飯就讓他請客,這樣氣氛既不緊張,大家也跟開玩笑似的紛紛「相互揭短」。當然,如果費用很大的話,也不會全部讓他們埋單,他們只需付一部分,其餘部分再從我們的考察經費中拿出。這條紀律得到了大家的擁護,「檢舉」的頻率明顯提高,為了在下次的考察中「維護」自己的面子,偷吃的人也越來越少了,這個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辭職的培訓新來的

不管哪個行業,有人來就有人走。很多廚房人員流動頻繁,往往有某個崗位青黃不接的狀態,而我們店則沒有。只有我們規定,員工辭職要在15天前提出,公司批准後進新人,交給這位要辭職的員工,由他帶新人實習10天左右,最後考核,如果新人不合格,這位辭職的員工就不能走,接著帶他實習,直到新人符合要求為止。這樣就防止了崗位空缺造成的不便。曾經有一個擇菜工辭職前帶了一個新人實習,考核的時候,總廚讓他擇豌豆苗,他只將根蒂去掉,留了老的莖葉,但是廚房規定豌豆苗只要細嫩的尖兒,這雖然是個小失誤,同樣視為不合格,需要原來那名擇菜工繼續帶他一段時間。辭職員工只有在所帶新人考核合格後才能拿到當月工資。而且員工工資和獎金不是同時發,即使他拿到工資,也不一定拿到獎金,所以辭職員工拒絕帶新人的事情沒有發生過。

照片式標準菜譜保證出品穩定

不管多好的菜,沒有標準和品質,始終是贏不了顧客的心。出品穩定離不開標準菜譜,我們的標準菜譜不是表格,而是照片,用照片說話。新菜的推出用照片,新員工的培訓也用照片。比如,廚房要推出新菜了,菜品研發小組先將新菜拍好清晰照片:成菜兩張、配料和主要原料一張。照片洗出來後,成菜照片分別分給炒鍋師傅和打荷工各一張,配料照片和刀工照片給砧板師傅,然後由總廚將此菜在三人面前演示一遍,再由三人配合練習三遍,總廚在旁邊指導,直到口味、造型、色澤跟照片一致時為合格。合格後,此菜將永遠以此「面目」展現在客人面前。

編制的標準菜譜不是一勞永逸的,要在實踐中不斷小修小改使之越來越完善、實用。我的感覺是,作為後廚統一出品的主要工具,標準菜譜最好能細到初加工應預製多少份,當天用不完怎麼辦,以及下腳料怎樣再利用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0966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