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的日式料理店開得風生水起,基本上開一家火一家——但火爆的不是之前流行的那種外觀高大上、人均消費動輒五六百甚至上千的日料店,而是小小的居酒屋。
與四川大學近在咫尺的科華北路上,先有在成都遍地開花的「一洋刺身」打頭陣,旁邊的「山葵家」後來也開了多家分店,「上善本味」剛剛入駐,再加上老牌的「北海道」,幾乎變身為「日料一條街」。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門臉相對低調、開業十個月口碑已相當高的「嵐山居酒屋」。
仨海歸撐起小酒館
嵐山居酒屋的三位合伙人均為「海歸」人士,主要投資人張帥曾在日本讀大學,於2011年回國,從事建築設計工作,但他實在是太愛吃、太喜歡這個行當,於是毅然決定改行、涉足餐飲。由於有東洋旅居的經歷,他對日式料理情有獨鍾,初涉餐飲就將項目選定為「居酒屋」這種在成都還不多見的形式。打定主意後,他回日本找到了留學時的好友蔡興,這位哥們兒畢業後即在日本從事餐飲工作,此時已是當地大型拉麵連鎖店「藤一番」一家分店的店長。聽到好友的建議,蔡興也很興奮,他在日本十幾載,也想將自己積攢多年的料理技藝在家鄉成都施展一番,所以毫不猶豫跟張帥回了國,並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加入嵐山居酒屋的創業團隊。
色調暗一點 客人靜下來
店面一共110平米,廚房僅有十幾個平方。雖然面積迷你,進店後卻感覺非常寬鬆,這是因為店主沒有採用普通壽司店全部是吧檯座位的設計,而是給大廳安排了八張4人位的卡座,沿著牆壁兩側對稱分布,留出了中間通道,增加了空間感。加上裡面的兩個小包間,以及小小吧檯前的三個位子,滿座時可容納42位客人。大廳的餐檯既相對獨立,又能自由組合,既可適應平時二到四人就餐,也可將桌子拼成長條,接待小型聚會。
在裝修上,張帥也有自己的理念:「高檔日料店的內飾多色澤淺淡,而居酒屋的裝修風格偏暗,這樣更能讓客人沉靜下心來慢慢體味。」
向日本百年小店 學人員管理經驗
百餘平米小店,後廚只需四人,為了保證大家的正常休息,後廚在冊員工共有五人。「嵐山」的人員構成相當年輕化,平均只有20歲。在人員管理方面,三位老闆也在盡力學習日本百年小店的精髓,「用心交流而非僅僅用錢」。每月發工資時,張帥都要跟員工面談,平時觀察到員工工作中有情緒的,他也會及時找來聊天。他分析,多數員工辭職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工作不開心,二是感覺無上升空間。成都的日料店像雨後春筍般遍布各區,有日式料理經驗的廚師出去找工作會非常容易,所以如果他們做得不開心了,那麼就不會太看重在這裡多拿的幾百塊錢。因此,在對待員工方面,張帥會儘量做到「交心」,他舉了個小例子:「我有位員工,他的父母同時生病了,我驅車160公里送他回老家。他家住在山裡面,拐了無數個S彎才到,我買了水果陪他回家,跟他父母聊天,由於路途遙遠,我在當地住了一晚才回來。那位員工說,『干這行七八年,從沒遇到過這樣的老闆』。從開店到現在,他一直留在這裡。」
經營八個月回本
嵐山居酒屋的初始投資為60萬元,包含店面轉讓費15萬元、三個月的店面租金6萬元、給員工租兩套宿舍的費用、裝修費等等。在開店之初,張帥預計需要一年才能收回成本,但經營狀況比他想像的好很多,到了第八個月,就已經回本了。步入正軌後,「嵐山」平均每個月的營業額在35萬元左右,日入一萬很輕鬆,其中除去人工成本,純利潤約為2500-3000元。張帥分析道:「居酒屋的人均消費在80-150元,價格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特別是在高校附近美食街這樣的位置,這種定位很有競爭力。」
菜品要帶點「中國特色」
料理長蔡興說,日本當地的居酒屋其實很少供應壽司和刺身,菜單上多為炸物和烤物等佐酒肴,但在成都,只要一提日式料理,客人就會直接想到壽司和刺身,如果沒有這兩樣,他便會質疑你是不是真的日料店;不但要有壽司,而且一定要有花式壽司卷——例如始創於美國加州、在普通壽司卷中加入了牛油果、蟹柳、青瓜和沙拉醬等製成的「加州卷」,雖然不是在日本本土原創,卻極受中國食客「待見」,它就必須出現在菜單上,否則客人說你「不正宗」;另外就是要加進辣元素,這才能讓成都本地的「好吃嘴」買帳……總之,設計菜單時一定要兼顧「中國特色」!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