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將至,在「民以食為天」的時代,帶著母親大人們外出享用一頓美食,想必是不少人的心頭之選,但眾多的餐廳選擇也著實讓消費者為難。
餐飲經營,想讓消費者在「弱水三千」中只取你一瓢,那就需要走到消費者的心裡去,與他們產生情感共鳴,用情感的紐帶系牢消費者,這也是近年來餐企越來越樂於打感情牌的原因。
案例1:維米粒,母愛的味道
如今不少餐館都會打著家常菜的口號進行自我宣傳,有的是打著追蹤千萬里尋得正宗某地特色秘方的旗號,有的甚至請來媽媽級別的廚師們來佐證其菜品中「媽媽的味道」。之所以對地方特色和「家廚房」味道如此強調,無非也就是想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讓消費者對菜品產生更多親切感。
新疆知名餐廳維米粒則為了強調其正宗的新疆抓飯味道,拍了一條直擊人心的廣告。
這則名為《媽媽一直在你身後》的廣告中,講述了兒子前往大城市打工,而母親偷偷在其工作地附近的餐館當廚,為兒子做最愛的抓飯。
這則廣告一出就為餐廳帶來了良好的口碑。父母對於子女的關懷和疼愛,不會因為地域而隔斷。一份融入了愛心的食物,能為飄零在外的遊子帶去強大的能量,而這正是維米粒想向消費者表達的,品牌產品的所謂「正宗」。維米粒成功地藉助了廣為傳頌的情感,迅速提升了餐廳品牌的知名度。
案例2:麥當勞,有溫度的對話
麥當勞一直給人充滿活力的輕快形象,但它打起感情牌來也是一點不含糊。年初,台灣麥當勞推出一款「對話杯」產品,通過杯子上預留的空白對話框,你可以在上面寫下你想對某人說的話,再將這杯有溫度的咖啡遞給你想對話的人。
在做廣告的時候,麥當勞並沒有過分強調這樣的杯子設計有多好玩、多實用,而是從情感的視角出發,讓消費者從心底里認可這個杯子的意義,用情感來讓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產生共鳴。
對父母親講話,我們從來都是有口無心,一句無意的話也許就在不經意間刺痛了父母的心。你肯定也曾有過這樣的瞬間,你也曾後悔過,可惜道歉的話卻遲遲未能開口說出。當你再次口不擇言的時候,麥當來的對話杯也許就會像條件反射一樣出現在你的腦海。
通過對普通生活場景細節的挖掘,麥當勞讓對話杯產品更自然地走進消費者的視線,而且讓消費者從產品中感受到了品牌的「溫度」。相比生硬地在宣傳廣告中植入品牌名稱、logo等來強行刷記憶,這種靠感情牌拼情懷的方式更能讓消費者欣然接受。
參某說
餐企打感情牌已經算得上是家常便飯了,但是如何讓自己的感情牌打得更漂亮,還需要注意以下3點:
1、貼近現實,還原真實。
像維米粒和麥當勞都是還原了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讓看到廣告的人能感同身受,從而產生共鳴。如果過分追求奢華,在人物選擇或者場景設置中過於浮誇,反而會喧賓奪主,失去了真實感。做文字文案的也是同樣的道理,敘述過程中不必太在意語言上的華麗修辭,相反用最樸實的話語去描述現實的場景,表達真實感情,往往能起到直擊心靈的作用。
飲食本就是一件生活化的事情,廣告文案只是將其放大呈現,若脫離了現實,則失去了餐飲本該有的親和力,反而可能讓消費者對品牌敬而遠之。
2、品牌植入自然,占比合理。
在很多的廣告中,品牌的植入是必然,但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其演變為病毒式的植入,通過各種順口溜或者不斷重複的形式,讓消費者對品牌名稱朗朗上口。這雖然能較快地讓消費者記住品牌,但卻缺少了對消費者在品牌情感上的培養,自然也就談不上忠誠度。顯然,這種病毒式的傳播並不適用在感情牌的打法上。
其實企業打感情牌,重點本就集中在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上。一旦消費者與產品之間有了共鳴,對於品牌的認知也只是從視覺或聽覺記憶,轉變為情感記憶罷了,並不影響品牌認知的提升。因此,企業在打感情牌時切忌過分提升品牌內容占比,應當植入自然,能有點睛之效即可。
3、結合節日,提升實際交易。
麥當勞的對話杯廣告是觸動人心的,但是卻沒能獲得更大的轟動效應。參某認為,這與廣告推出的時間節點有關。在如今這個逢節必慶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節日的敏感度越來越高,不管是西方的還是本土的,只要是個節日都能成為人們慶祝的理由,而節日也成了餐企們的提升交易的機會。
試想,如果麥當勞的對話杯(親情篇)能在父親節前夕推出,結合「與你的父親說幾句有溫度的話」等宣傳文案,就能將情感轉為實際的交易,也能藉助節日氣氛,將產品知名度推向更高的層次。因此,餐企結合節日打出感情牌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07088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