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曾經看過一部電影,裡面有一個片段一度讓小編樂得眼淚嘩嘩流啊!於是,小編把這個片段的台詞找出來,跟小夥伴們一起再來樂一樂。(~\(≧▽≦)/~啦啦啦~~)
小編覺得這簡直就是各种放屁的精華總結啊!鑒於這期講的主題就是這麼的不雅,請原諒小編這麼「屁」來「屁」去的(小編平時不這樣的~請看我正直的臉!)。言歸正傳,小夥伴們是不是猜到了還有最後一种放屁方式,沒錯!就是忍著不放!
但所謂「屁事」雖小,卻關係健康。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想要放屁的瞬間,如果把屁股夾緊,屁就會憋回去。此時你有沒有很好奇,「消失的屁」跑到哪裡去了呢?
咳咳~~想要知道「消失的屁」去了哪裡?我們首先要科普一下與「屁」有關的知識。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屁」的構成
平均算來,我們的一個「屁」大約由59%的氮、21%的氫、9%的二氧化碳、7%的甲烷以及4%的氧氣組成——所有這些氣體都是無味的。但是!其中還有不足1%是由微量的其他化學物組成——比如氨、硫化氫和糞臭素等,而這些化學物散發出來的是惡臭味。一億份空氣中只要有一份此類氣體,人們就能聞出。而且它們的威力還不小,打個比方,如果有人能將這些散發惡臭味的化學物濃縮成一種氣體化合物,那麼,我們甚至可以不需要核武器,就能造成大規模殺傷了。
而那些惡臭味的化學物主要由我們食用的肉類、魚類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產生,所以食肉越多屁越臭。(哎喲~還好小編不是食肉的群體!吼吼~)

人為什麼會放「屁」?
一般認為,正常人的消化道中含有100ml左右的氣體。
那麼,消化道的氣體哪裡來的呢?這些氣體來源於我們吞咽食物和邊吃邊說話時吞入的空氣,食用產氣食物如薯、豆類後產生的氣體,以及人將食物吃進肚子裡後,食物經過消化道正常菌群的發酵作用產生的氣體。而這些氣體會隨著腸蠕動向下運行,由肛門排出。這些氣體在排出時,由於肛門括約肌的作用,有時還會發出讓人尷尬的響聲。而排出的這些氣體就是俗稱的「屁」,它是人體排出的廢氣。
而那些我們憋住沒放,最終消失的「屁」,到底跑去了哪兒呢?它們會不會有一天,通過大腸到小腸,然而通過胃,經食道逆流上來,再通過嘴噴出呢?(額……腦補這個畫面的過程真的好邪惡啊!)
不過,這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小夥伴們還能愉快地交談嗎?
「屁」所含的氮、二氧化碳、氫、甲烷等成分都是有害物質。
通常,我們忍住的那些「屁」會積存在腸管內,被腸道粘膜重吸收而進入血液和組織中,從而進一步危害機體。

憋屁等於狂吸廢氣
「屁」這種人體廢氣如果不能以最簡單的方式釋放出去,只能另覓排出途徑,這樣不但增加了身體負擔,還很有可能造成機體慢性中毒,引起胸悶、腹脹、精神不振、消化不良、頭暈目眩,甚至還可能產生腹膜炎、腸梗阻等疾病。(OMG~麻麻,再也不用擔心我會憋屁了!)
其實正常成年人一般一天放屁10-20次,期望完全不放屁是不現實的。在湖南有這樣一句俗話「人笑屁,沒志氣」,也算是為放屁正名吧!
所以說,「屁」是憋不得滴,如果條件允許,請你還是大膽地釋放一次「屁」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