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會認床睡不好?你會失眠都是因為「它」 .....

yoon| 2016-05-01| 檢舉

你知道嗎?當你在旅館、別人家或任何不熟悉的環境過夜,就算入睡了,你的腦袋還有一半是醒著的。

為什麼睡來睡去,還是自己的床最好睡?一份新研究給了答案,當你到了新的空間,就算進入了睡眠狀態,大概有一半的腦袋依然處於警覺狀態。

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認知、語言和心理學助理教授佐佐木柚香(Yuka Sasaki)說,在不熟悉的地方睡覺,「左腦似乎會比右腦清醒一些」。

這份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的研究報告解釋了,為什麼人會認床,為什麼在陌生的環境睡覺,容易在起床後依然覺得累,以及為什麼人會產生一種「回家後才是真正的休息」的感覺。

報告說,其實世界上不只人類會有這種「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小窩最好睡」的感覺,鳥類和海洋哺乳類動物也經常是在一半腦袋休息、另一半保持警覺的狀況下睡著。

研究睡眠的科學專家大概10年前就發現,如果把受試者請到實驗室,他們的第一晚通常比較不好睡。

但佐佐木柚香希望釐清,在陌生環境的第一晚,人們的腦袋到底發生什麼變化,因此找來35位自願受試者,研究他們的腦波模式變化。

研究團隊測量一種發生於深度睡眠時的慢波活動,並發現受試者在實驗室的第一晚,腦部特定區域的慢波活動特別強。但是過了第一晚後,這樣的差異就消失了。

為了證實左半邊的腦確實更保持警覺,團隊又做了另一個試驗。

由於人醒著或淺眠的時候,腦袋會發現周遭聲音的變化,於是研究先讓受試者反覆聆聽一個標準音,然後再聽一個音調不同的單音。

試驗證實,睡在不熟悉環境的受試者腦部的確出現反應,而且只有左腦出現反應。

接著,研究團隊再放出一個大到足起叫醒淺眠者的聲音。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是在受試者右耳附近發出這個聲音,受試者會更快醒來,因為進入右耳的聲音一般是被左腦半球優先處理。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禽鳥類研究組負責人羅登伯格(Niels Rattenborg)說,在此之前,沒有研究驗證出人類的腦部會不同步休息,但這卻是其他許多動物的本能。

羅登伯格說:「有些海洋哺乳類動物,像是海豚和某些海豹以及多種鳥類,都可以在一半腦袋沉睡,另一半清醒的狀況下睡眠。」

幾年前,羅登伯格在鴨群間做了一個實驗,並發現在半個腦袋清醒下睡覺,能帶來一些演化好處。

羅登伯格發現,當鴨子站成一排睡覺,左右兩邊都有同伴的鴨子,入睡後整個腦袋都停止運作,眼睛也會完全閉起來。「不過,排在最兩邊的鴨子,因為會有一邊沒有同伴,牠們的腦袋就變成輪流休息,也會有一隻眼睛是張開的,彷彿是在注意有沒有獵物靠近」。

羅登伯格指出,現代人似乎不用那麼擔心夜晚在不熟悉的地方會被獵物攻擊,「但人類在陌生環境睡覺時,一半腦袋保持警覺並更機敏一些,的確符合情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0517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