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多車友感到困惑或興趣的問題,坊間有很多種方法與說法,但是我裝彎把、
變把的原則很簡單,就是「上把位舒適、下把位順暢」,
當然這還得配合恰當的座艙設定囉!
先來看看常見的幾種把型與變把安裝完成的照片~
基本款式的安裝,C系統新舊款、S系統…的變把
古典小彎把
人體工學把之1

人體工學把之2

新式小燕把之1

新式小燕把之2
以下是進階的把手安裝,纏手把帶是更大的考驗!
Cinelli NEO Carbon之1

Cinelli NEO Carbon之2

Cinelli RAM

Cinelli NEO Morphe

看了幾張照片,您有找到安裝的邏輯了嗎?
一般車友、車店、車廠會遇到的問題是太照顧上把位而忽略了下把位的順暢性,
既然是彎把,每個把位都應該是順暢的、舒適的。
加幾條線來說明一下~
老屁股的最愛,古典小彎把。
變把上緣微微上仰,紅線表示。
把手上、下把位的角度如藍線所示。

人體工學把變把的上緣是要微微向上仰的,用紅線表示。
把手的上把位要有點下行、下把位末端要有點上行,用藍線表示。

這種把手也很多~
一樣是藍色指示把手角度、紅色指示變把角度。

史上最舒適把型的特色就是~
REACH小,不超過8公分。
DROP小,不超過13公分。
上把位平順,剛好接到變把上緣,落差也可以減小。
下把位連續,這個形狀讓人體工學把相形遜色。
上把位扁平,路面彈跳回饋壓力減小。

大部分的把型都是依此一邏輯類推,Cinelli的幾型進階型的把手還有其他要注意的眉角!
Cinelli NEO Morphe 用的人不多,形狀怪異、價格昂貴、…,
但是最適用Campy 10S變把、功能把位很就手、…。
安裝的要領~
1、上把位一樣要平整、連續、微微上仰。
2、第三指把位(變把下緣與把手交接處的凹槽)要與變把下緣連續、滑順。
3、下把位輔助線不要太陡。
他的外型的確讓人好惡分明,但功能把位的功能還真是不錯!
把這隻把手的功能把位變形部位拿掉,就會跟史上最舒適把型的小燕把長得一樣了。

一體式把手怎裝?只能選變把角度啦!
原則上變把上緣還是要微微上仰,至少得拉到平。
CINELLI RAM舊款的比較麻煩,Campy 10S變把無法拉到最舒適的位置,11S的新變把會較舒適。
下把位不順暢的原因有~
1、上半身伸展不夠,座艙空間太小:通常都是座椅太前面,或是龍頭太短。
2、把位與座墊頂面的落差過大:有可能選了太小的車架,頭管上緣高程過低,
而且裝了一支一點都不符合人體工學的「人體工學把」。
3、把手角度不對,這也是這裡討論的重點。
裝把手有學問,座艙設定的學問更大。
檢查一下您的把手、變把安裝吧!原廠的設定不一定對喔!
例如G牌TCR ADV系列的成車幾乎沒有一台是裝得順的。
伸展不足、平衡不夠的座艙設定也會讓您只顧上把位而放棄掉下把位。
沒有順暢的下把位,騎公路車是有缺憾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05128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