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日本,租房大不同!日本租房小常識

Asen| 2016-04-24| 檢舉

文:妮娜

相信不少人有租房的經驗。在台灣租房,房內有沒有家具是租房的一大考量,

通常都會附上生活最基本的家電,如冰箱、電視、桌椅……等等。

對學生族來說非常方便,只要繳押金後,帶著一卡皮箱就可入住,什麼都不用擔心。

而在日本,租房常常是一件很令人頭痛的事情。

眾多的專有名詞、高昂的初期費用…

就讓妮娜來帶你了解日本租房秘辛吧!

首先最需要考慮的,就是荷包裡的錢!在租房時,

你必須繳交第一個月的房租、敷金、禮金,以及仲介手續費,

火災地震保險費等等,算起來大約是五個月的房租錢,

就是你入住時必須繳交的全額。

如果一個月房租是六萬日幣,

第一個月就要繳交30萬日幣,差不多是8萬台幣左右,

看完有沒有嚇一跳?

認識專有名詞

家賃( やちん、租金):

指一個月的房租。

也有必須繳交維持公共設施的管理費、

共益費(類似大樓管理維護費)的情況。

敷金(しききん、押金):

當房間有損傷時提供給屋主的補償,約1~2個月份的房租,

於契約時繳交。退房時扣掉清掃、修理等費用後,將退還差額。

禮金(れいきん、禮金):

感謝屋主將房子出租的謝禮,於簽約時繳交,

謝謝房東租房子給我(呃?)

平均約為1~2個月份的房租,退房後也不退還。

仲介手續費:

繳交給房仲業者的介紹物件手續費,收取金額平均約為0.5~1個月份的房租。

更新費用:

從入住開始2年後需更新賃貸契約,幾乎都是一個月份的房租,

加上火災保險、地震保險等等。

連帯保證人:

為了確認入住者的身分,在簽約時連帶保證人是必須的人員。

能獨立生活並有基本收入的成人是擔任保證人的條件,以日籍人士為主。

搬家之前,要先弄清楚這些名詞,

以及普遍的收取金額,才不會白花冤枉錢喔。

看懂平面圖,租屋更輕鬆

弄清楚奇奇怪怪的租房專門用語之後,

開始有一些概念了嗎?在日本租屋時像台灣一樣,

也有分一般公寓或是社區大廈,

日本的租屋可以大概劃分為三種。

1.

アパート(公寓)

木造、鋼骨造的低樓層建築,在2015年的今天,

很多公寓都是舊房子。幾乎都附有個人衛浴,

馬桶和洗澡是同一間(現在的日本人熱愛馬桶和浴室分開,即乾濕分離)。

跟社區大樓比,雖然稍微便宜一點,

但隔音和防盜相對就比較差一點。

地震頻繁的日本,住在公寓也會有點令人擔心。

2.

マンション(社區大樓)

鋼筋水泥或是鋼骨造的中高樓層建築,

從單人套房到2~3房的房間類型都有。

通常都有自動鎖的樓下大門或是定時巡邏的管理員,

機密性和安全性都相對高很多!

3.

一軒家(いっけんや)

台灣稱為「透天厝」,這種房型比較少出現在租賃市場上,

日本人通常都是成家立業後買一小塊地蓋自己的房子,

如果有租賃,也通常是投資客或是屋主不在國內之類的。

選好想住的類型之後,看了一下平面圖,

上面標示的英文字母,又是什麼意思啦??

不要急!妮娜來教你!

3LDK。

圖片修改自:Juhan Sonin CC BY 2.0

L:Living Room(客廳)的省略

D:Dining Room(飯廳)的省略

K:Kitchen(廚房)的省略

WC:Water Closet(廁所)的省略

UB:Unit Bath(浴室)的省略

CL:Closet(衣櫥)的省略

J:Jou(畳)的省略。在日本房間的大小多用疊來表示。

附註:

1畳 = 約1.65平方公尺

1坪 = 約3.3 ㎡(3.30578 ㎡)

1㎡ = 約0.3 坪(0.3025 坪)

常常看到1DK或是2LDK這樣的表現方式,

前方的數字代表的是房間的數量,如果是1DK,

代表有一個房間、一個飯廳(通常會兼客廳使用)、

一個廚房。如果是 2LDK,

代表的是有兩個房間、一個客廳、一個飯廳、一個廚房。

弄清楚自己的預算,和個人的居住需求,就可以開始找你想要的房子囉!

原文請參考:

責任編輯:鄒琪

核稿編輯:楊士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0401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