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呆了!關於10個誤傳雞蛋的養生謬傳,原來98%的人竟被騙了幾十年!尤其雞蛋有「 這個 」 竟然這麼可怕!

Wong Li ...| 2016-04-13| 檢舉

雞蛋是大眾喜愛的食品,它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雞蛋含有的DHA和卵磷脂、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利,能健腦益智,並促進肝細胞再生。鮮雞蛋所含營養豐富而全面,被營養學家稱為完全蛋白質模式,人們將其譽為理想的營養庫。

從古至今,雞蛋始終都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幾乎每天都離不開它。

不過,雖然吃了好多年,很多人對雞蛋了解不夠,關於它的誤區一直廣泛流傳。

誤區一、農家蛋有營養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市場上都說家養的雞蛋比養雞場的雞蛋更有營養價值。真正的農家蛋(土雞蛋)可能會更好吃一些。

但經檢測表明,農家蛋的各個營養素含量並不比普通雞蛋更高。。

另外,農家雞的生存環境受到糞便污染的可能性大,環境衛生狀況不好把控,雞蛋受到糞便污染的可能性較大, 但養雞場的雞統一管理,相比較而言,更加健康。

誤區二、紅殼蛋比白殼蛋有營養

科學研究顯示,紅殼雞蛋比白殼雞蛋唯一的優勢在於蛋殼比較厚,儲存時間長一些,但是其中所含營養相差無幾。

紅殼蛋比白殼蛋有營養。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紅殼蛋更有營養,市場上紅殼蛋的價格也更貴。檢測表明,蛋殼的顏色和雞品種有關,與營養無關。

誤區三、蛋黃越黃越有營養

蛋黃確實是好東西,雞蛋中的蛋白質集中在蛋黃上,如果飼料中有青葉或者玉米,那麼雞蛋蛋黃的顏色就會加深,的確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不過現有的技術手段是很容易讓雞蛋變顏色的,而且還會帶來安全隱患。

誤區四、毛雞蛋是滋補品

毛雞蛋即「死胎蛋」,是雞蛋孵化至半途的胚胎,在很多地區常作為滋補品食用。

實際上,毛雞蛋營養價值並不高,而且往往含有很多致病菌,吃了之後對身體極其不利。

毛雞蛋中的營養在孵化過程中都發生了變化,絕大多數的營養在胚胎髮育過程中都被消耗掉了,跟新鮮的雞蛋無法相比;而且毛雞蛋極易被微生物感染,是細菌的溫床。

專家指出,吃毛雞蛋不僅不能滋補,甚至有可能危害身體健康。

誤區五、煮雞蛋時間越長越好

專家指出:雞蛋煮的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吸收。煮雞蛋最好是涼水下鍋,水開了煮三分鐘即可,這時雞蛋呈溏心狀,蛋黃處於半凝固半流動的狀態,營養成分最利於人體吸收。

誤區六、生吃雞蛋更有營養

研究表明,吃生雞蛋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生雞蛋中很有可能帶有沙門氏菌,吃生雞蛋很容易感染,導致發燒、腹瀉、腹痛等。

誤區七、雞蛋不宜和豆漿一起吃

有人認為,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分子,與雞蛋中的粘液蛋白相結合,會影響營養成分的吸收。但專家表示:豆漿在加熱之後其胰蛋白酶就已經失活了,所以豆漿和雞蛋是可以一起吃的。

誤區八、感冒時不能吃雞蛋

專家指出:人在感冒發燒時,抵抗力有所下降,基本上是食不知味,體內缺乏營養。大家都知道雞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所以,吃雞蛋對於病情的恢復是有所幫助的。生病時儘量去吃雞蛋羹、蛋花湯,不要吃油炸或者煎蛋。

誤區九、產婦要多吃雞蛋

在中國,孕婦是受到特殊對待的人群,坐月子時大量吃雞蛋更是一種習俗,但是醫學專家做過實驗:孕婦一天吃十個雞蛋跟吃三個雞蛋身體所吸收的營養是一樣的。吃多了會增加腸胃負擔,一兩個足矣,再吃點蔬菜、瓜果等以求達到膳食平衡。

誤區十 「初生蛋」和「功能蛋」更有營養。

一般來說,雞在生長期130~160天之內所產的蛋都會被稱為初生蛋。沒有任何檢測證據表明,初生蛋的營養素含量比普通雞蛋更多。實際上,初生蛋個頭較小,每個約40克,因重量不夠標準,在國外是不允許出售的。功能蛋是指通過飼料技術使雞蛋富含鋅、碘、硒、鈣等營養素。這聽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因為沒有標準也不好檢測,很多產品都有過度宣傳之嫌。

一顆有斑點的「蛋」竟然這麼可怕 !

雞蛋表面的斑點是常見的情形,有幾種狀況都會造成蛋殼表面有斑點,包括蛋殼在母雞體內形成的過程中受到干擾、母雞的蛋殼腺有缺陷,或是母雞攝食較多的鈣,都會影響蛋殼呈色的均勻,這些斑點必須不定期抽驗沙門氏菌等檢驗項目

外殼長斑的雞蛋為什麼不能買?據了解,雞蛋外殼長斑主要有三種原因:

1、母雞輸卵管患上炎症。母雞的輸卵管炎症有時候也是因為感染了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

在恆溫下,雞蛋保質期只有半個月左右,天氣炎熱的時候,雞蛋更容易變質。這種長斑的雞蛋,表面上看似沒有明顯的腐壞症狀,但其實蛋的品質已經下降了,也不夠新鮮了。很多賣雞蛋的小販不捨得丟,卻還正常售賣給消費者。

問題是很多消費者也不知道這種長斑的雞蛋其實不夠健康的。所以,到超市或市場買雞蛋時,尤其是家裡有小寶寶的,儘量挑選沒有斑點的雞蛋食用。

感染了沙門氏菌有什麼特徵?

孩子感染了沙門氏菌之後,常表現為急性腸胃炎,會有高燒,往往超過39度、或伴有腹痛、腹瀉的症狀。被細菌感染後的12-72小時內,病程會持續4-7天。但感染嚴重者會出現脫水的症狀,重者有寒戰、驚厥、抽搐與昏迷,平均致死率為4.1%。如果不是很嚴重,很多身體好的孩子不接受治療也能自愈。

怎麼判斷雞蛋的新鮮程度?

將蛋浸在冷水中,如果蛋是:

平躺著,就很新鮮。

傾斜在水中,這顆蛋已經放了3~5天了。

直立在水中,這顆蛋已有10天之久。

浮在水面上,這顆蛋多半已變質了。

2、母雞缺乏維生素或蛋氨酸,免疫力可能存在缺陷,從而導致蛋殼長斑。

3、雞蛋品質下降,或存放時間比較久,導致細菌附著在蛋殼表面。

如何挑選出好的雞蛋?

1、蛋殼的感官鑑別:

用眼睛觀察蛋的外觀形狀、色澤、清潔程度。良質鮮蛋,蛋殼清潔、完整、無光澤,殼上有一層白霜,色澤鮮明。次質鮮蛋,蛋殼有裂紋、硌窩現象;蛋殼破損、蛋清外溢或殼外有輕度霉斑等。更次一些的鮮蛋,蛋殼發暗,殼表破碎且破口較大,蛋清大部分流出。劣質鮮蛋,蛋殼表面的粉霜脫落;殼色油亮,呈烏灰色或暗黑色,有油樣 浸出;有較多或較大的霉斑。

2、手摸鑑別

即用手摸索蛋的表面是否粗糙,掂量蛋的輕重,把蛋放在手掌心上翻轉等。良質鮮蛋蛋殼粗糙,重量適當。次質鮮蛋,蛋殼有裂紋、硌窩或破損,手摸有光滑感;更次一些的鮮蛋蛋殼破碎、蛋白流出。手掂重量輕;蛋拿在手掌上翻轉時總是一面向下(貼殼蛋)。劣質鮮蛋手摸有光滑感,掂量時過輕或過重。

3、鼻子嗅

即用嘴向蛋殼上輕輕哈一口熱氣,然後用鼻子嗅其氣味。良質鮮蛋有輕微的生石灰味。次質鮮蛋有輕微的生石灰味或輕度霉味。劣質鮮蛋有霉味、酸味、臭味等不良氣味。

4、耳聽鑑別

把蛋拿在手上,輕輕抖動使蛋與蛋相互碰擊,細聽其聲;或是手握搖動,聽其聲音。良質鮮蛋蛋與蛋相互碰擊聲音清脆,手握蛋搖動無聲。次質鮮蛋蛋與蛋碰擊發出啞聲(裂紋蛋),手搖動時內容物有流動感。劣質鮮蛋蛋與蛋相互碰擊發出嘎嘎聲(孵化蛋)、空空聲(水花蛋)。手握蛋搖動時內容物是晃蕩聲。

5、鮮蛋打開鑑別:

將鮮蛋打開,將其內容物置於玻璃平皿或瓷碟上,觀察蛋黃與蛋清的顏色、稠度、性狀,有無血液,胚胎是否發育,有無異味等。良質鮮蛋,蛋黃、蛋清色澤分明,無異常顏色,蛋黃呈圓形凸起而完整,並帶有韌性;蛋清濃厚、稀稠分明,系帶粗白而有韌性,並緊貼蛋黃的兩端。次質鮮蛋顏色正常,蛋黃部有圓形或網狀血紅色;蛋清顏色發綠,其他部分正常。或蛋黃顏色變淺,色澤分布不均勻,有較大的環狀或網狀血紅色;蛋殼內壁有黃中帶黑的粘痕或霉點;蛋清與蛋黃混雜。劣質鮮蛋蛋內液態流體呈灰黃色、灰綠色或暗黃色,內雜有黑色霉斑,蛋黃擴大、扁平,蛋黃膜增厚發白,蛋黃中呈現大血環,環中或周圍可見少許血絲,蛋清變得稀薄,蛋殼內壁有蛋黃的粘連痕跡,蛋清與蛋黃相混雜(但無異味);蛋內有小的蟲體。或蛋清和蛋黃全部變得稀薄渾濁;蛋膜和蛋液中都有霉斑或蛋清呈膠凍樣霉變;胚胎形成長大。

鮮蛋買來後,當您把雞蛋碼在各種容器里時,可別小看這一拿一放,這裡也有許多的科學道理。雞蛋碼在容器里,一定要大頭向上,直立堆碼,不要橫放。這是什麼原因?原來,剛產的蛋蛋白濃稀分布,能夠有效地固定蛋黃的位置。隨著時間的延長和外界溫度的上升,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所含的黏液素逐漸脫水,慢慢地使蛋白變稀,這時蛋白就失去了固定蛋黃位置的作用。又由於蛋黃比重輕於蛋白,雞蛋橫放,蛋黃就會上浮,貼在蛋殼上,形成「靠黃蛋」或「貼皮蛋」。如果在碼放雞蛋時,大頭向上,直立存放就不會出現貼皮蛋。因為雞蛋的大頭有一個氣室,即使蛋白變稀,蛋黃上浮,也不會使蛋黃貼在蛋殼上。因此,碼放雞蛋不宜橫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0204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