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Gospel 北京時間 2016年2月3日)在談「癌」色變的今天,我們一聽到「隔夜水致癌」的傳言,也不去探究是真是假,自己先恐慌了。市面上火爆異常的各種生態水、活化水、堿性水……你都分得清楚嗎?究竟喝什麼水有利於健康呢,隔夜茶還能喝嗎?
1. 網傳隔夜水致癌,這是真的嗎?
傳言說「隔夜水裏亞硝酸鹽很多,喝了會引起中毒,甚至會導致意識喪失、甚至死亡,而且亞硝酸鹽還致癌。」看了這個傳言,大家第一反應是:水裏怎麼會有亞硝酸鹽,水裏的亞硝酸鹽是哪兒來的?
通常情況下,水裏的亞硝酸鹽來自於硝酸鹽。含有硝酸鹽的水在煮沸之後,常溫空氣中的細菌就會把硝酸鹽轉變成亞硝酸鹽。然而,亞硝酸鹽致毒需要達到一定的量,一般是200毫克以上。生活飲用水(自來水)裏的硝酸鹽限量是每升10毫克,地下水源是20毫克,而礦泉水是45毫克。即使水中的硝酸鹽全部轉化成亞硝酸鹽,按照硝酸鹽含量最高的礦泉水來計算,要達到中毒劑量,至少也要喝4400毫升,相當於一次性紙杯22杯,正常情況下,我們一天的飲水量也就是8~9杯,還不到22杯的一半,是不會致毒的。
至於說水裏的亞硝酸鹽致癌有些言過其實,亞硝酸鹽固然有毒,但它本身不致癌,和蛋白質分解出來的胺類物質結合在一起,它才能變成「亞硝基化合物」這類致癌物,常見的是「亞硝胺」,它會增加胃癌、結直腸癌的風險,然而,水裏又沒有蛋白質,根本沒有形成的致癌物的條件,又何談致癌呢?
2. 「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
人們對「隔夜茶」的擔心主要是由於茶葉本身含有較高的硝酸鹽,一旦被空氣中的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攝入過量就可能導致中毒。這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茶葉中的硝酸鹽含量確實高。然而,正常泡茶也不過放1~2克茶葉,按照含硝酸鹽含量最高的茶葉,即1公斤茶葉中含有300毫克硝酸鹽來算,2克茶葉相當於20克鮮葉,也就6毫克硝酸鹽。即使全部轉化成亞硝酸鹽,一杯茶也只不過含有6毫克,與200毫克的中毒劑量相差甚遠,實在沒有必要擔心會因此中毒。
3. 一天該喝多少水?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指導,在氣候溫和、體力勞動小的情況下,成年男性每天補充1700毫升水,相當於一次性紙杯9杯水;成年女性每天補充1500毫升,相當於一次性紙杯8杯水,就可以滿足人體的代謝需求。當然這個水不止是白水,也包括各種湯、飲料、茶、咖啡。
看完上面這段話,有的小夥伴會問:那哪些情況下人體需要增加水的攝入量呢?以下幾種情況,需要增加飲水量:
(1) 吃飯吃鹹了,這個時候身體需要更多的水分排出攝入的鹽;
(2) 雞鴨魚肉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吃多了,身體會需要更多的水分將蛋白質代謝的廢物排出體內;
(3) 吃了花生瓜子、牛肉幹等幹貨,也需要多喝水;
(4) 氣候幹燥或者天氣特別熱時,以及出汗多時也要多喝水,以補充身體額外丟失的水分。
有小夥伴為難地說:這也太麻煩了,就沒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嗎?有,就是通過尿液的顏色和量來判斷。如果尿量少而顏色偏深,說明飲水不足,需要增加水的攝入。
4. 究竟喝什麼水才有利於健康?
有人覺得喝水就是補充身體所需水分,不用考慮營養問題。又有人認為自來水中有許多微量元素和無機鹽,對人體有益。自來水中含鈣、鎂元素較高,對身體健康有益。純淨水是經過多次過濾,消除了水中的雜質、微量元素及致病細菌的水,但如果購買了不合格的產品,對身體反而有害。
至於市場上宣傳的離子水、活化水、生態水等各種包裝飲用水,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的規定:包裝飲用水的產品名稱不得標注「活化水」、「小分子團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學的內容。而此標準的內容已於2016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也就是說以後大家在市面上不會再看到類似的包裝飲用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0085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