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啊,妳過度犧牲自己,不會帶給任何人幸福....
過度的犧牲不是愛,是不能承受的負擔 我相信很多子女一定聽過自己媽媽這樣的抱怨:
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什麼都給你們好的,從早到黑。。地幹活都是為了你們
為了這個家,你們卻這樣不懂事,真讓我傷心。。。。。也許是社會觀念的支配,認為母親就應該為了家庭,為了子女犧牲自己,奉獻自己,也許是母性使然
母親為愛護孩子,熱愛家庭,為了家人任勞任怨,不斷付出,委曲求全。。。
總之母親這一角色總是與奉獻和犧牲聯繫在一起,但是一個人過度犧牲自己,長期讓自己受委屈,既不讓自己感覺幸福,也會造成讓身邊的人有壓力。
多年前有一則新聞引起廣泛的熱議,哈爾濱有一個單親母親,從兒子中考一直陪讀到兒子考研。
孩子兩次考研兩次失敗,為了母親,他還想再考。
但嚴重的抑鬱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殘,母親奪刀相救,結果誤刺母親,險些要了她的性命。
據說這位母親本來是一個性格開朗、工作幹練的基層婦女幹部。
當她下決心進城陪讀的時候,剛剛40歲出頭。。。她拒絕再婚
辭掉工作,賣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兒子身上,結果換來的不僅是考研的失敗,也毀了孩子的人生。
這位母親陪讀九年,犧牲巨大,結果卻是如此殘酷,讓人惋惜也替其不值,但是這件事也讓我們認識到這一點:
一個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沒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使自己的生命之光黯淡的媽媽,不單自己活得累,而且還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負擔。
紀伯倫在《先知的靈光——孩子》中說得好:「他們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從屬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孩子也會有自己的選擇和人生之路要走,他們有自己的自由和思想,那些企圖控制孩子,那些希望以犧牲自我為條件換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很有可能會犧牲掉自己的孩子。
而那些給孩子自由成長空間,同時不放棄自己的追求,努力為自己奮鬥的父母,則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使得孩子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