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見到一個很久不見的朋友,開口就向我訴苦。新婚的妻子經常和自己吵得不可開交,他深感疲憊不堪。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他回家晚了,因為手機沒電就沒有來得及告訴妻子,回家以後,妻子板著臉直接對他說:「你還知道回家?到哪裡鬼混去了?」

01
好好說話到底有多重要
本來他很想給妻子說抱歉的,但因為妻子並沒有什麼好的語氣和臉色,加上自己脾氣也不算好,他冷冷地回了一句:
「你管我呢?」
結果引發了一場家庭大戰,一直鬧到了丈母娘那裡。
聽了他的抱怨和很多吵架的瞬間,我毫不客氣地指出了他們之間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幾乎沒人好好說話。
比方說,丈夫晚歸,又聯繫不上,妻子其實是擔心焦慮,如果把指責換成:「你到哪裡去了,我打不通你電話,又一反常態不跟我聯繫,我又害怕又擔心。」
「啊,真不好意思,我手機沒電,今天去的地方又沒有電,所以我趕緊開車回來了,就是怕你擔心……」
可以想像,這種語言下,可能迎來的就不是爭吵,而是一場擁抱和共用晚餐,更別提鬧到其他家人那裡去了。
當然,這對夫妻平時因為圖一時口快,相互之間積累了很多「不好好說話」的情緒,才會一點就燃,小事變大。
老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好好說話這件事情在婚姻生活當中究竟有多重要?
會說話的夫妻,往往能輕而易舉地化解很多生活上面臨的矛盾和困難,而習慣了不好好說話,不懂溝通的夫妻,往往能把原本不錯的情感消磨殆盡。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正在想離婚。
他們夫妻事業有成,育有兩個兒女,而且孩子們也成長得很優秀,是周邊人羨慕的對象。
可最近太太跟丈夫提出了離婚,而且態度非常堅決,什麼人也勸不住她。
「你們能夠想像,你每天像女僕一樣接受一個人的各種指責和挑剔嗎?」
「什麼衣服沒洗乾淨,雞蛋煎得老了,房子沒有打掃乾淨……我每天都戰戰兢兢的,我只是提出讓他照顧一下孩子,我出去跟閨蜜玩一下他就炸毛,各種亂七八糟的話都來了。
說我整天無所事事,靠他養活,不顧孩子,不顧家庭。我受夠了,我要離婚,並且孩子一個不要!」
每每聽到這種因為溝通引起的夫妻情感障礙,感到非常可惜和痛心,也許我們每個人學習好好說話,很多感情都可以不以分開收場。

02
感情裡好好說話為什麼那麼難?
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是:
不少成年人可以在外面彬彬有禮,善待他人,為什麼回到家卻經常對家人惡言相向,甚至大喊大叫,歇斯底里?暴露出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一面?
仔細想下來,也許在於:
1、我們太把對方當「自己人」
人在成長中,經歷了社會化的過程,後天習得很多的制約和規矩,不自覺地在不同的場合中遵守一定的規矩和底線。
比方說在工作場合要扮演說一不二很有威信的老闆、嚴謹負責的員工,在公共場合要扮演溫文爾雅、講禮貌懂規矩的文明人士。
但是關上門,一切都仿佛不再需要了。
穿得筆挺西裝的人此刻把襪子滿屋扔,打扮得精緻優雅的人最喜歡穿著睡衣蓬頭垢面。為什麼?
因為這是家,這是讓人卸下面具,放鬆自我的地方。在這種氛圍和自我允許之下,我們經常會脫口而出很多蠢話、傷人的話,因為在潛意識裡,我們認為對方是家人,是「不會離開的人」。
有個丈夫經常跟我抱怨,自從有了孩子,他的妻子從一個溫柔善解人意的人變成了一個隨時可以大嗓門指責他和孩子的女人,他感覺前後就像是遇到了兩個人一樣,不可思議。
「快去把這個奶瓶洗一下!」「你怎麼搞得,娃尿布都濕成這個樣,你都不換一下?」
他也是帶娃新手,常常被妻子指責得舉足無措,不知道怎麼回應才好。
他從小的家庭氛圍當中,爸爸媽媽之間相互尊敬,說話比較講究,所以碰到妻子這種毫不講究的溝通方式,完全不能適應,一度還動了離婚的念頭。
當我們習慣於把對方的行為和付出都當作理所當然,把婚姻內不良溝通當作習慣的時候,無論從意識還是語言上都會缺乏動力去修正自己,而這種狀態,其實就讓婚姻進入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
2、我們想要說服別人
情侶之間,口舌之爭較多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雙方往往試圖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錯誤的。
妻子聞到丈夫新車裡面味道很重,說:「你把腳墊拿出去洗洗曬一下,氣味太重不健康!」
先生說,「這有什麼,反正我開得少。」
「開得少又怎樣?還不是需要清理一下。」
「別人都這麼開,有什麼關係?」
妻子突然火了,「別人,就知道別人,別人我會去管嗎?你就不會說好嗎?」
丈夫看妻子生氣了,趕忙說「好好好……」
冷靜下來之後,妻子突然意識到,自己想要對方聽她的,所以這裡面除了關心對方的健康之外,還有一種試圖「控制」的意味在裡面,所以對方的語言中,就出現了一些對抗的力量。想到這裡的時候,她突然就釋然了。
我一向比較喜歡的一個方法,就是放棄「爭論」,也就是說, 一旦你從念頭上察覺到自己在爭論時,基本就可以閉嘴。
每個人對每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意見,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因為每個人的觀點、每個人的意見都不一樣,這是一個事實;所以呢,你不可以要求別人的想法和觀點跟你一樣,如果你是這麼要求的話,你就沒有承認每一個人的觀點是不一樣的這個事實。
如果你不承認這個事實會怎麼樣呢?
「辯論」是從一個人的心裡面損耗一個人的生命能量最厲害的方法之一。
情侶之間就更是如此了。在一件事情上,正確與錯誤並不重要,誰對誰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我們放棄對錯,放棄辯論的時候,寬容和愛往往在雙方之間才能夠流動,而自己也容易得到滋養。

03
愛要好好愛,話要好好說
前幾日跟一對夫妻吃飯,先生遞給妻子調味品,妻子都會說「謝謝」,整個吃飯期間,丈夫一直給太太夾菜:「來,嘗嘗這個,真的不錯呢。」
妻子津津有味地品嘗先生送過來的菜「呀,真好吃啊,你好有眼光」。
夫妻倆自然地拉著對方的手,笑盈盈地跟我們說話。
那種自然的愛的流動,讓身邊人都感覺到了。在座的大多是多年的夫妻,大多「相看兩厭」,於是開始向他們討論夫妻相處秘訣。
太太一臉幸福地說,「哪裡有什麼秘訣,都是他做得特別好。」
丈夫更不得了,直接說,「她是我們家大功臣,生了一對兒女,又養得很好,我在生活上多照顧她是應該的。」
雖然他們夫妻很謙虛,但我還是從他們的人生故事和各種細節當中嗅到了他們恩愛的秘訣。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幾乎是習慣性地讚美對方,並且,非常關注對方當下的感受。簡單來說,他們既在好好愛,也在好好說話。
這恰恰是很多夫妻之間缺乏的。夫妻之間熟悉之後,在溝通上非常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前文提到的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並且希望爭論對錯。長此以往,原本不錯的情感也消磨殆盡。
我們可以嘗試:
1)不妨把ta當外人
不管你身邊這個人跟你走過了多少個年頭,也不管ta對你有多體貼寬容,和你生育過多少個兒女,內心始終要提醒自己,需要好好經營你們之間的情感。
首當其衝地,就是像對待外人一樣,耐心地聽對方說話,好好溝通。這是看見並尊重對方的一個基礎,也是一個從不過時的法寶。
2)分清事實和感受
在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曾經提出過四個原則:
觀察:我們彼此觀察到什麼?
感受:我的感受如何,體會和表達感受?
需求:說出哪些需求導致那樣的感受?
請求,為了改變局面,我的請求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把事實和自己的主觀感受混在一起,卻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造成溝通成本不斷上升,並且效果很差。
區分事實和感受,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四個原則運用到生活當中,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夫妻之間也可以很好地借鑒並予以運用。
3)不辯論,約定休戰信號
情侶之間,沒有那麼多對錯需要區分,當你的大腦喋喋不休地想要爭個輸贏的時候,不妨去覺察自己,趕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迅速停止。
最近我自己的身體狀態不算太好,因此對孩子少了很多耐心,很多時候都想揍他。
為了改變這個情況,我跟孩子約定,當我說「stop」的時候,就是我快要發火的時候,請他立即停止當時的行為,我發現自從約定之後,我們的衝突少了很多。
這招也可以借鑒到夫妻衝突中來,你們可以共同約定一些信號,來停止辯論,完成休戰,以避免一些衝突。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果覺得我們不錯;請關注、點贊、收藏我們專頁【媽咪想知道的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0/node207361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