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時,母親說「常回家看看」,婚後一條語音,我明白家不在了

微笑| 2019-05-05| 檢舉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作者:池魚

01

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是能夠永恆不變的,我想惟有「變化」二字吧。恰如萬物枯榮,雖然依舊有序,但今年盛開的花其實和去年完全不同,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所以,我們得習慣改變,如果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蘇荷大致說完了這段話,大家都有些不理解,我們現在討論的話題是:一個女生,在結婚之前,要不要買房?怎麼還能扯到大自然和萬物去了?

蘇荷輕輕一笑:「沒錯,我比你們看得遠一些,我說的是根本。」她把話題拉了回來:「買吧,如果存夠了錢,為什麼不買屬於自己的房子呢?這是自己的家。」

有人反駁道:「可是,我有家啊,我爸媽有房子,結婚以後肯定他也要有房子,我是擔心自己現在買一套是不是浪費了?萬一不住,空著也不好。」

蘇荷想都沒想:「你不是還有一個弟弟嗎?你確定以後你爸媽的房子是你的?而他的房子是他的房子,如果是他買的,沒寫你的名字,那也不是你的房子,你可以住,但不是你的。」

蘇荷這樣一說,似乎大家都覺得有道理。過了一會兒,那個說要買房的女生再問:「所以,是買了好對嗎?」

蘇荷道:「是的,我認為這樣才是屬於自己的安全感,也是別人拿不走的東西。」蘇荷說完這話,眼神有點落寞:「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婚前沒有買房了。」

她抬起頭來:「年輕的時候,總想著吃,想著穿,想著玩,想著錢賺了就是用來花的,所以每個月都是月光。」蘇荷書讀得不多,出去工作時間比較長,她結婚的時候,已經工作十年了。

按理來說,也掙了一些錢,但是年輕小姑娘愛美,錢也幾乎花在自己身上了。所以,結婚的時候,她是沒有什麼存款的。

這件事,蘇荷到現在都很後悔,因為她說,如果自己能夠節約,結婚前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小房子。她現在對房子,似乎有些執念。

02

家,我們常常用很多語言來形容它,它是溫馨的港灣,是黑夜中亮起的燈塔,是前行路上的依靠,是我們每個人心底的柔軟。

而結婚以後,蘇荷說自己對家有了另外的定義。她原來以為,自己有兩個家,第一個家是她從小長大的地方,裡面有她的父母,還有一個小她兩歲的調皮的弟弟。

蘇荷常言,自己很幸運。她的父母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從小給弟弟買的東西,她也必定有一份,兩人若是犯了錯,也不會一股腦地把錯誤歸到她的身上。

周圍的鄰居中,蘇荷從小見過不少重男輕女的家長,所以也就尤其明白自己的父母很是公平。包括後來她上學的時候,哪怕成績不好,家裡條件很拮据,弟弟的成績也比她好很多。父母還是說,只要她想去,他們一定竭盡全力送她。

父母的溫情,似乎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還有弟弟,雖然從小總是和她打架,兩人三句話不順就互損,她說弟弟是個「大胖子」,弟弟說她是個「矮冬瓜」。

但吵歸吵,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卻是誰也不含糊,堅定地站到一起,保護對方。她的額頭上現在還有一塊疤,是因為小的時候替弟弟出頭,和男孩子打架傷的,而弟弟見狀,也非要再次出門去討公道,拉都拉不住。

她的第二個家,是她的老公給她的。蘇荷的老公,和她是在外工作的時候認識的,兩人談了四年戀愛才結的婚。因為愛情,蘇荷選擇遠嫁。

她遠嫁,父母也沒有阻攔,因為知道蘇荷是個有主見的人,決定的事挽回不了。他們只能在蘇荷出嫁的時候,一遍遍叮囑一些話,蘇荷記得最深的一句,是母親說了無數遍的:

「常回家看看!」

03

本來,這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蘇荷嫁給了自己喜歡的人。他們愛著彼此,經營著自己的小家,共同想著美好的以後。

但是生活,從來都不是只有溫情和美好的一面,有的時候也會給予你打擊和痛苦,這些東西共同組合起來,形成了每個人的不同人生。

蘇荷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以為的「家」並不那麼牢固的時候,是結婚兩年後,她有一次因為孩子和老公吵了起來。結婚以後,他們有過大大小小的吵架,但那次吵得最凶。

蘇荷有個習慣,就是一吵架就翻舊帳,那次翻得尤其多,說自己這麼遠嫁過來,說他不知道珍惜等等。說到一半的時候,才發現她的老公聚精會神地在看手機,把耳朵塞起來了,壓根就沒聽她說話。

平時,她的老公也會有這樣的行為,說她簡直像在念經,不想聽。但那次不一樣,蘇荷認為,就是他這種逃避事情的行為,才讓兩人之間積累了這麼多矛盾。

再說自己眼睛都哭腫了,他就這麼無動於衷?蘇荷很生氣,搶過他的手機,直接扔到了地上,這下她的老公也徹底火了,兩人扔了不少東西,她的老公讓她「滾」。

在一起這些年,他何曾說過這種話,蘇荷開門就走了出去。但走出小區,卻發現自己不知道去哪兒?她在這座城市沒有親戚,沒有朋友,老公是她唯一的依靠。

她穿著拖鞋,在大街上走了很長時間,每每看得一家人一起出門的情景,都能再次失聲痛哭。她的老公沒打電話來,她也不會主動回去,於是一個人去了酒店住。

她是第二天早上和母親聯繫的,晚上的時候,她的老公給她打了無數個電話,她都沒有接。她就是覺得委屈,不想回去,也不想和他說話,也想起了自己遠方的家。

給母親發消息,問母親在做什麼?母親道起來做了早飯,剛把碗洗完。她想了想,再發:「媽,我回來住一段時間吧?」

04

這次母親過了十分鐘才回,回的語音:「女兒,出什麼事了嗎,怎麼突然這個時節要回來?」她不想和母親說起這些,於是只好道「沒事,就是想回來看看。」

母親再發了一條語音過來:「那就好,你要是回來的話,下個月再回吧,下個月你弟弟和弟妹他們都要回去一趟,估計得一周的時間,到時可以回來。」

她一時竟然不知道說什麼,她結婚的第二年,弟弟也結婚了。第一次見面,她就感覺弟妹是個不好惹的人,但耐不住弟弟自己喜歡,誰也不好說什麼。

果不其然,結婚以後,弟媳很快掌了家。她早就發現了,她老實巴交的父母對這個兒媳完全沒有辦法,從來不敢說半句什麼。就連她平時回家,母親都怕弟媳會不高興,有一種「自身難保」的感覺。

她道:「母親的這條語音,讓我明白家不在了。」不過,她還是會經常想起母親的那句「常回家看看」,電話再次打來,她接了,老公道歉,說來接她回家。她說了位置,和好,一切如舊。

過年的時候,她和老公一起回娘家,大包小包,給一家人都買了禮物,就像遠方來的客人,一家人此時也能其樂融融,就像回到了小時候一樣。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和過去漸行漸遠的旅途,有些事回不去當初,有些人也不再如舊,這其實也是大自然的規律。

變化,誰也改變不了。

我們每個人,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不要總是留在過去,遺憾現在,要儘量適應這場變化,在變化中尋找新的溫暖。在每一個人生的瞬間,都好好生活,多替自己著想,別總讓自己受委屈才是。

-END-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0/node20579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