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帶兩兒子出走溺亡留遺書,守寡式婚姻到底有多絕望

微笑| 2019-05-03| 檢舉

2019年4月28日,石某梅帶著2個年幼的兒子失聯,5月1日,福建漳州,28歲的年輕媽媽石某梅和兩兒子的遺體被全部找到。石某梅臨走前還留下了一份「絕筆」遺書稱,夫妻感情很好,一切都是被她的公婆所逼。(新聞來源:頭條新聞)

00:46

女人的行為或者有人說偏激,有人定義為心理障礙問題,也會有人干錯說是精神病,但與此同時最該引起大家思考的是:為什麼女人會做出這樣的抉擇?在婚姻為何倍感孤獨?喪偶式育兒或許恰巧是原因之一。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如今不管是身邊亦或者是新聞當中,一部分女人甚至不誇張的說大部分中國女人都要經歷四種可能的不幸:為母式擇偶、保姆式的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看完這則新聞,我身邊剛剛生完孩子不久的葉子眼淚在打轉,她說她能體會到女人的不容易,如今的男人主要負責「事業有成」就是最大的責任和榮耀,而女人卻需要工作不能耽誤,家庭也不能放棄的身兼數職。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是啊這是一種怎樣的絕望才會讓人不懼死亡,捨得讓稚嫩的孩子與自己共赴黃泉。遺書中字裡行間最核心的,其實缺乏的是身邊人的那份信任與呵護,以至於她感覺到自己是被世界拋棄的人,人不怕傷害,只怕最親密人的背叛,人不怕磨難,但怕就怕未來毫無希望的可能。

悲劇下,丈夫的責任不可推卸,而身為女人親生父母又何嘗沒有自己的責任與角色的缺失,人人都想脫單,渴望婚姻的幸福,覺得一個人一輩子是最可怕的事情,其實比它更加可怕的是有伴侶後的孤獨,更是恐怖難捱。那將是腹背受敵,守著彼此的肉身過日子。

幾乎大多數的婚姻模式,都在效仿上一輩人的婚姻生活,尤其許多「喪偶式婚姻」更要追溯到父母婚姻里的言傳身教,由於媽寶男,或者太后病,以至於男人脫離不出母親的陰影,不能正確的面對感情,不能很好的處理關係,最終讓自己的婚姻變得重蹈覆轍一塌糊塗。

其實當一個女人想步入婚姻的那一刻開始,就要先懂得一件事情,那就是愛情沒有人以為的那麼美好,它可以變得很可怕充滿著危機與隱患,但它也可以很和諧平穩,關鍵要看是否你有這個精力 ,能力去駕馭它的成長與發展。猶如今天故事中的石媽媽,她絕望的狀態讓人不忍去有半分的指責,但卻她用自己的行為讓更多活著的男女,有所警覺與反思的引以為戒。

男人這樣的行為對嗎?在女人角色下分析,他一定是不稱職的。而女人這樣的選擇是對嗎?只能說是逃避現實的。男人他可以這麼做,但身為妻子角色與其去沉浸於不被愛護的受害者思維下生活,就該果斷的表達出態度,實在無法解決還能離婚各奔東西,何必用自己的生命證實自己的清白?

喪偶式婚姻是每個女人心中永遠的痛,一旦深陷其中容易盲目間做錯決定,所以一定引以為戒,因為命若在,一切皆有可能。

而男人,有時候也要懂得珍惜,不要過度解讀了對方的包容力,和愛的持久性,沒有了理解與換位思考的寵愛與懂得,全部都顯得那般不堪一擊。也不要真的信奉那句,老媽只有一個,媳婦可以再去的謬論,凡經歷過二婚的人都會懂得,再次的婚姻很難義無反顧不留餘力的去對你付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0/node20571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