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還是懷念學生時代的同學聚會,畢竟,參加一場同學聚會,不僅只要交50元錢,而且,還能夠真誠的感受到互相之間的同學情誼。只是,時間會改變許多事情,改變同學之間的熟悉程度,改變同學聚會的經濟成本,還會改變每個人對參加同學聚會的態度。

如果要同學聚會,一些人在外地,一些人在老家,很難聚集在一起。所以,很多同學聚會都是選在過年的時候,那時外地的同學才會回來。而這樣的同學聚會,也產生了一個問題。究竟是在外地工作的人更高級,還是留在老家的人沒有出息。
召集一場同學聚會,至少要提前一個星期。因為畢業的越久,會來參加同學聚會的人,就會越少。有些人是不願意來了,有些人是因為在外地,還有的人是因為看不慣同學聚會上的虛情假意。

同學聚會的酒店門口,就讓人感覺到,很多人變了。有些人來得早,在酒店門口等候時,就能觀察到哪些同學是開車來,哪些同學是坐公交。對於開車來的同學,自然是笑臉迎人,然而對於那些騎摩托車來的3個同學,只是視而不見。
在同學聚會上,許多人見面就是問對方在哪裡發達,混得怎樣了。很少有人關心老同學有沒有記得自己,又或者是聊起一些曾經的青春。互相之間稱兄道弟,然後一起喝酒,囑咐著老同學將來發達了不要忘了自己。

而一場同學聚會,讓許多人都看明白了一件事,曾經的老同學變了。因為,大部分的同學,都不再當從前一樣單純。變得開始觀察哪些同學是開車來的,證明混得好。變得開始用聊天來試探哪些同學發達了,好去巴結。變得只給混得好的同學敬酒,只為了對方能拉自己一把。
同學聚會散場後,有人開車離開,在走之前還有很多人來相送,囑咐著有發達的機會一定要帶上自己。有人打車離開,雖然車不是自己的,但也說明有一些錢。只有3個騎摩托車的人,安靜的來,安靜的離開。因為,也不會有人理會。回頭望著那些同學,倍感陌生,也不想說再見了,畢竟確實不會再見了。

在我看來,如果一場同學聚會,都沒人敘舊了,儘是吹牛,那麼,下次再召集的時候,不去也罷。不去並不代表是不重視同學情誼的,反而是那些喜歡巴結和吹牛的人才不重視。因為,同學聚會的本意,就是聊家常,懷念青春的,不然舉辦了幹什麼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