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周末家庭聚餐,帶女婿過來」「媽,不去了,我們吃不起」

微笑| 2019-04-05| 檢舉

這在從前簡直是無法想像的事情,她媽媽的嘴上功夫那是相當了得,只要她覺得對方提出的要求過分,自己跟丈夫為難的話,她媽都能從她小時候說起,意思是養大她,父母花的心血無數,她不能做人這麼不知感恩,罔顧親情,不愛惜手足骨肉之情,一翻說教與數落下來,她都感覺自己快成千古罪人了,只得乖乖就範。

其實一段幸福的婚姻,夫妻雙方追求的是同等相待。這個同等相待,包括如何正確對待兩家的親人。

像她家這種做法,如果再同樣照搬到自己婆家頭上,她肯定也是無法答應的,可是在婚後這些年以來,由於丈夫從來沒張過口,她便忽略掉了。

人就是這樣,血緣關係再加上自己父母開口懇求,主觀與客觀兩方面的因素加起來,她便不由自主一次次主動或被動補貼著自己的娘家。

「女兒,周末家庭聚餐,帶女婿過來」「媽,不去了,我們吃不起」

原本,她只認為這是自己在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責任,也是義務,不得已卻必須為之。但卻忘記了如果按照這樣一種邏輯,原本丈夫也能向她提出同樣要求的,那麼這個家都不必過日子了,光是把收入全部花在自己的親人身上,錢就已經不夠用了。

不得不說,能嫁給一個可以呵護你的男人,很重要。她之所以現在還能在婆家立足,而且夫妻感情沒有因為她娘家總是向他們伸手而遭受毀滅性打擊,真的不能不說是這個男人氣量大,能包容,也很體貼她的不易的原因。

「女兒,周末家庭聚餐,帶女婿過來」「媽,不去了,我們吃不起」

一開始,當自己岳父母出於自私與偏愛小兒子的原因,一而再、再而三向已經結了婚的女兒伸手之時,他都從來沒有因此產生過不悅或與之爭吵,而是默默應允。

妻子家境一般,她是家中的大女兒,於情於理,對於生養自己的父母肯定還是有贍養義務的,這一點,身為人子的他,很能感同身受。只要對方有要求,而自己想辦法能夠滿足,為了不讓妻子為難,他總是儘量幫她解決困難,而不是反對或對她及她的家人產生反感。

「女兒,周末家庭聚餐,帶女婿過來」「媽,不去了,我們吃不起」

但她的娘家有些貪得無厭,這些年得到的好處太多了還不知收斂,食髓知味一般,動不動就把主意打到兩口子身上。都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手段,光是道德綁架一個法寶,就能迅速搞定自己女兒。

他們這些年,賺的錢一大部分都落到柯凝弟弟的口袋裡面了,他結婚買房買車,都是兩口子幫扶的。而這種意圖看樣子得持續一輩子才行,對方完全沒有想要停止的意思,胃口跟野心越來越大。

「女兒,周末家庭聚餐,帶女婿過來」「媽,不去了,我們吃不起」

到後來,從無怨言的丈夫也開始反感了,為人生於天地間,得明白自己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自己的權利又在哪裡。不能因為想要過舒適的生活,就把原本屬於自己頭上的義務無條件轉加到別人身上。女兒女婿、姐姐姐夫,為什麼要幫著娘家養他們早已成年的小兒子?這不是血蛭嗎?

他倒也不直接跟吵,而是她再提出這種要求之時,他便用自己的家人現在也需要用錢為理由拒絕了。說真的,這種事情只要有了參照與對比,清醒一點的人立馬就能明白,柯凝也不是傻子,漸漸也明白自己娘家太過分了。

「女兒,周末家庭聚餐,帶女婿過來」「媽,不去了,我們吃不起」

也懂得了,女人、自己獨立有個愛你的老公,才是婚姻的避風港,恩情與義務是雙方面的,像這種完全不會替自己女兒考慮的娘家,不必再像從前那樣有求必應,苦了自己卻在對方心目當中活成了提款機,還是那種得隨到隨提的那種。「女兒,周末家庭聚餐,帶女婿過來。」她媽媽昨天打電話過來又想出招了,「媽,不去了,我們吃不起。」她直接點破之後就掛斷了,從來沒向娘家伸過手,對於他們與弟弟付出的也已經夠了,餘下的人生,她想為自己而活。

「女兒,周末家庭聚餐,帶女婿過來」「媽,不去了,我們吃不起」

三點評價:

有一種愚蠢,就是在於不懂得拒絕,明知道對方提出來的是無理要求,但還甘於吃虧與奉獻,原因就只是因為對方是親人。

既然是親人,首先得懂得不為難自己的孩子,他們在世間也生活了幾十年,哪能不明白提出過分要求是可能威脅到對方的婚姻的,如果連這點同理心都沒有,只一味向女兒索取,那麼他們有多愛自己的孩子也就一目了然了。

人生在世,談論任何事情都得看雙方,需要單方面無止境付出的都不正常,這一點適用於任何關係,任何情況。懂得的話,被無限消耗與道德綁架的可能性就越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0/node20437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