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歡的那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只因「這3點」

為什麼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歡的那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只因「這3點」

確實如此,俗話說「慈母多敗兒」

父母往往喜歡那個孩子,就會便會有偏有向

比如分蘋果的實際有大有小,

大的往往留給自己喜歡的子女,小的留給不喜歡的....

並且在同時犯錯的時候

多會選擇性的偏向自己喜歡的那個孩子,

而不喜歡的那個孩子更多的時候只是選擇接受,

因為這個孩子沒有選擇......

這種現象真的很普遍,

十個指頭總有長短,難得一般齊的,

一方面,大小先後有不同,

一方面父母真的喜好偏心不公,

也有各人立場,看問題角度不同而形成的,

造成的原因必是多樣的,不是單一的

為什麼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歡的那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只因「這3點」

愛哭的孩孑有糖吃,

老實的孩子多吃虧,

孝順實幹的往往不會說,會說的多不會幹

人都有好捧不愛被責的特點,

上了年歲的人就更突出,實話實說常不受喜歡,

付出越多越不討好,曲意逢迎,謊話連遍,

會哄會騙的卻是得寵愛,

孝順的愛管事兒,更易被評說不討好,

不做事的,只會哄哄蒙的卻得褒獎

老人形成了固定思維,

總有細婆煮飯燶燶香的偏心,

不喜愛的那個怎麼做都是不討好的,

喜歡偏心的那個做得多不好,也是好的......

父母不公,過分偏心溺愛是主要的一大原因,

兒女多的,父母往往偏愛溺小的,對大的卻嚴要,

結果就出現兩極端,大的怎麼孝順多做,也不落好,

小的被偏愛溺愛嬌慣了,根本不知孝不去孝也不今被責備,

如此的事,在千千萬萬家庭中,實在太多了......

為什麼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歡的那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只因「這3點」

規律1:投入的精力越多,在乎的越多

心理學研究表明,

一個人對某件事情的前期投入越多,就會越在乎這件事

例如,在一段感情中,你為對方付出的越多,也就越難放下這段感情

因為當你全心投入、付出的時候,

你覺得自己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自己很在乎這段感情

漸漸的,你的態度會被你的行為所影響,

正所謂「因為用心、所以動情」

這個規律在股票交易中也能夠體現出來,

當你對某檔股票投入了大量的金錢、時間後,

即便這個股票處於虧損的狀態,

你也很難及時放手,

你會抱著僥倖心理去等待著回本的那一天

為什麼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歡的那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只因「這3點」

同理,這個規律在家庭關係中也同樣適用

對你父母而言,弟弟好吃懶做,總是讓父母操心

於是,父母自然在弟弟身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更多,

總是想著弟弟會不會出岔子

而當他們在你弟弟身上費了很多心思之後,就會更加在乎他了

相比起來,你總是乖巧懂事,不用讓他們操心,

他們對你的關注自然就少了,因此很容易忽略你的感受

為什麼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歡的那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只因「這3點」

規律2: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沒有陪伴在父母身邊

仔細觀察會發現,

那些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家裡比較能幹的

他們在外打拚,

獲得了不錯的經濟條件,也有孝心、責任心,

每當看望父母的時候,

少不了帶去一大堆吃的、穿的,

洗碗做飯的時候也尤為積極

但是,正是由於他們長期難以陪伴在父母身邊,

雖然懂事、孝順,也難以每天見到父母

相比之下,

那些能力普通、好吃懶做的兄弟姐妹,

常常出現在父母的日常生活中,

即使沒有幫助父母做什麼家務勞動、經濟支持,

但是他們的陪伴讓父母感到了開心......

因此,有的子女雖然對父母極其孝順,

但由於無法陪伴在父母身邊,

而導致父母感到失落、不太喜歡

為什麼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歡的那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只因「這3點」

補償心理

另外,人們普遍具有一種「補償心理」,

當你缺乏什麼東西的時候,

就會想要通過其他途徑補回來

由於有能力的子女長期在外打拚,

無法陪伴父母,因此當看望父母的時候,

往往有著補償心態,

希望通過自己的孝順行為彌補自己平時無法陪伴父母的遺憾

所以,相對於那些常年在父母身邊的兄弟姊妹,

他們常常是顯得最積極、最勤快

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子女看上去既勤快、體貼、又孝順、懂事,

卻得不到父母歡心的原因,

其實只是你因果倒置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0/node200821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