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話劉團原本是不相信的,可現在卻深信不疑了。因為這話,就很好地驗證在了他和他的弟弟劉二團身上。
劉團的長相很好地遺傳了他的母親,大眼睛,高鼻樑,個子也長得高,算得上是個大帥哥了。
可小五歲的弟弟劉二團卻遺傳了他們的父親,小眼睛,黑皮膚,到18歲那年,個子長到1.7米,就再也沒有長高過。
最重要的是,劉團性格外向,在村子裡見了任何人都會笑嘻嘻地打招呼,年紀輕輕就和朋友合夥做起了販賣棉花的生意,還在鎮子上開了個棉花加工廠,頗有些小老闆的風範。
而劉二團性格內向,見了村子裡的人也很少主動打招呼,只知道死讀書,完全就是一副書呆子的模樣。
所以,村子裡的人在談及這對親兄弟時,都會說,他們雖然是親兄弟,可真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差別也太大了。
聽到這話,劉團自然是很欣喜的,作為家裡的長子,父母幾乎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而他也很樂於承擔這一切。
劉二團似乎並不太介意村裡人的這些議論,還照舊是一副書呆子的模樣。

02
又過了幾年,劉團用做棉花生意賺來的錢,在縣城買了套房子,還娶了個縣城裡面的姑娘,舉家定居在了縣城。
而劉二團雖然讀書用功,可人看著卻很是痴痴傻傻的,連續復讀了兩次,才考上了市裡面的一所二本院校。
對於這個結果,劉二團似乎還是很滿意的,樂呵呵地背著他的大書包就去讀大學了。
父母跟著劉團一起來到了城裡生活,對他們這個大兒子更加滿意了,心裡甚至覺得,大兒子真是給他們長臉了。
提起小兒子劉二團,父母臉上的笑容馬上就會凝固,因為他們覺得,劉二團能夠順利讀完大學,找份養活自己的工作,就實屬萬幸了。
只是,沒過幾年,縣城裡忽然開了家大型的棉花加工廠,像劉團這樣的小型私人棉花加工廠,因為機械化程度低,產量低,漸漸就被淘汰了。
30歲出頭的劉團原本正意氣風發,生意上突然遭此重創,消沉了好久。
可是生活就是這樣,儘管生活中有很多不完美的事情,我們還是得繼續下去。
劉團只好買了輛計程車,在縣城裡沒黑沒夜地跑起了計程車,用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反之,弟弟劉二團的生活卻慢慢好了起來。
劉二團大學畢業後,憑藉著優異的專業成績,順利進入了一家央企做技術研發工作,工作一年後,就升職成為了科長,薪資也翻了番。

03
禍不單行,有時候,我們以為日子已經很差了,可是我們想不到的是,日子有時候還會更差一些。
這年,劉團的妻子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現了腿疼和腰疼的症狀,去醫院診斷後才知,她患了腰椎間盤突出,需要立刻手術。
原本依靠跑計程車的收入應付兒子上學和家裡日常開銷的劉團越發覺得經濟拮据了,湊來湊去,三萬元的手術費還差一萬,他決定開口向弟弟借一萬元。
誰料,弟弟面露難色,之後竟一板一眼地提出讓劉團打借條,說他只有這麼點錢了,劉團感覺心裡拔涼拔涼的難受,原來親弟弟是這麼不信任他,還防著他,因為他不相信,弟弟只有這麼點錢。
劉團板著個臉寫下了借條,可到醫院收費處交費時,卻被醫院的人告知,劉二團早已經替嫂子交了3萬元的手術費。
劉團愣了,他突然意識到,弟弟剛剛畢業還不足一年,想必,這4萬元,已經是弟弟所有的積蓄了,可弟弟卻義無反顧地全部給了他。
原來,弟弟一直都很信任他。
圖片來自網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