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官婉兒 來源:婚外秘語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晚上,小春沖完澡鑽進了被窩,她用胳膊肘子戳了戳大喜:別看手機了,我跟你說點正經事情。
大喜頭也不抬地說:啥事兒啊?說唄,聽你說話用耳朵,又不用眼睛。
小春說:咱爸不在已經兩個月了吧,咱媽總不能老住姑娘家吧,都有鄰居嚼舌根子了,說兩個兒子不養老媽,還是生閨女靠得住……說這話不是扇咱的臉嗎?
大喜放下了手機,伸出手臂摟住了老婆,把臉埋在了她的胸前。喜子想到去世的父親,心裡還是刀割般的疼。
小春和婆婆的關係並不好,可是,她能主動要把婆婆接回來,這讓喜子心裡熱乎乎的。
第二天一大早,小春就拉著大喜,去小姑子家接婆婆。
小春見了婆婆,就有些眼淚汪汪的:這段時間沒來接你,也就是想讓你挪個地方散散心,免得老想我爸……養兒防老,咱住閨女家,到底名不正言不順的,媽,咱回吧!
小春的話,句句說在了婆婆的心坎兒上,她不顧姑娘挽留,開始收拾自己的東西:我也想家了,早就想回了,你也有公婆,我住這裡,心裡也不大自在!

小春把婆婆接回來後,又是給她買衣服又是買吃的,一天三頓飯端到婆婆跟前,好生侍候。
沒過幾天,婆婆就忍不住了:小春啊,我這才50齣頭,身體也沒有大毛病,你不用這樣把我當個老人侍候。
小春一聽就樂了:媽,就是,我也覺得你還年輕。要是整天閒著也悶得慌,媽,您看這樣行不行,鎮子上新辦了個廠子,正招人呢,我去廠里上班給咱賺點錢,你給咱接送兩個孩子放下學,想給他們做飯就做,不想做,給幾塊錢,讓他們在飯館吃……媽,你看咋樣?
媳婦兒把話說到了這裡,婆婆還能說啥。再說,奶奶看孫子,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小春如願以償去廠子裡上班了,婆婆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天三頓變著花樣給孫子做好吃的,半個月,兩個孫子就胖了一圈。
一天忙下來,洗洗涮涮的,婆婆累得腰酸腿疼,可想想孝順的媳婦兒,看著活蹦亂跳的孫子,婆婆覺得多累都值。

那天,婆婆剛把孫子送到學校,小兒子小喜和老婆白玉就過來了。
在為公公辦後事時,兩個媳婦兒為了錢的事情,鬧了一些小矛盾。兄弟倆都護著自己的媳婦兒,也都懟了對方几句,平時遇見了,也不怎麼搭話。
婆婆從閨女家回來,一直住在大兒子家,小兒子也沒有過來看過她。
現在,小兒子帶著媳婦兒過來了,老太太心裡還是挺歡喜的。
不過,老太太還是看出了一些端倪。兒子和媳婦兒雖然也親親熱熱叫著媽,也是噓寒問暖的,臉上卻明顯帶著些許慍色。
白玉踢了一下老公的腿,小喜開口說話了:媽,你住在我哥這裡,他們簡直把你當老媽子使喚。你看你這年齡也漸漸大了,身子骨要緊,別累壞了!
老太太還沒有接兒子的話,白玉卻開了口說:媽,也不是小喜說你,我家孩子可是外婆帶大的。那幾年我爸癱在床上,你照顧我爸顧不上幫我看孩子,我可是啥也沒說,對吧?一碗水得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不能偏心向著哥嫂!再說了,左鄰右舍都說,大兒子孝順,養著老媽,小兒子是白眼狼……
老太太一口氣堵在了心口上,有些喘不過氣來:那我跟你哥嫂商量一下,以後,你們兩家我輪流住,輪流給你們帶孩子!
白玉撇了撇嘴:我家孩子不用你看,他跟外婆習慣了。再說,外婆家離學校近,上下學也方便!
繞了一大圈子,白玉還是說出了自己來的目的,那就是老太太不能在老大家做老媽子,這樣不公平,還讓外人說閒話。
白玉給婆婆拿出了兩套方案,婆婆要麼回到她的老屋住,要麼去小兒子家裡住,就是不能在大兒子家住了。

小春知道弟媳婦兒要接婆婆,當下就惱了:兩口子的心眼兒,像蓮藕窟窿一樣多。媽,你就住這邊不走,看他們能把你怎樣?
小喜兩口子放出話來,如果老太太還住大兒子家,以後她的生老病死,他們一概不管。
這話傳到了小春耳朵里,她一合計,就勸婆婆:媽,廠子效益不太好,要放假了。不行,您去小喜家住一段日子,免得他們兩口子對我意見大,在外面碰到我,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您過去就住幾天,不習慣了,再回來,也能堵住他們的嘴不是!
老太太當然能聽出來,兒媳婦兒這是攆自己走,想到自己來到大兒子家,每天累得像牛一樣。到頭來,落的這個下場,當下涼了心,把自己的換洗衣服包起來,背著包袱就去了小兒子家。
小喜整天在外面干零工,白玉在家裡,除了玩手機就是看電視。婆婆過來後,一天三頓把飯端到桌子上等她吃。
就這,時間長了,白玉看著婆婆也不順眼了。
那天吃完早飯,婆婆在廚房洗碗,白玉斜靠在廚房門邊上,擺弄著手機,對婆婆說:媽,你這整天待在家裡也悶得慌,我娘家哥說,鎮子上需要個掃大街的,活兒也不重,就是每天早上打掃一下主街道的衛生……
你要是願意干,我讓我哥給管事兒的人說說。往往啊,錢比兒子還要靠譜,你把工資留著,將來有個頭疼腦熱的,也就不用伸著手給兒子要錢,你兒就賺那三核桃倆棗,養家餬口都吃力……
小兒媳婦兒說話雖然不中聽,可是話糙理不歪,老太太一尋思,做免費老媽子,還不如出去掃大街呢。當下,她就答應了兒媳婦兒。

鎮子離家遠,老太太乾脆在鎮子上租了一間小房子,反正能賺工資了,房租也不貴,趁著身體還硬朗,不用看兒子兒媳婦兒的臉色行事,一個人生活也圖個自在。
和老太太一起掃大街的,還有個王姓老頭。老王頭幹完自己的活兒,就總過來給老太太幫忙。
老太太心裡過意不去,做飯時就多加一碗水,老王頭的飯也就出來了。
老王頭就住在鎮上,年輕時家裡條件不好,一晃,就過了成家的年齡。後來他年歲漸漸大了,也就沒有成家的心思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日子,倒也過得自在。
老王頭一輩子沒吃過現成飯,老太太做好飯,總是先盛一碗飯端給他。剩下的,才是老太太的。老王頭吃著熱乎飯,心裡也熱乎乎的。
日子久了,老王頭鼓起勇氣對老太太說:你要是願意,咱搭夥過日子,兩個人,總要比一個人好過些!
老太太想了幾天,也沒跟兒女商量,就同意了。
大喜小喜知道老媽在鎮上再嫁了,經不住媳婦兒的攛掇,臉上也掛不住,就跑到鎮上鬧了一場。無論兒子怎麼鬧,老太太拿定了主意要跟老王頭一起過日子。
兩個兒子對老媽說:將來你老了,我們也不管你!
老太太咬著牙說:老了喂狗,不用你倆管!
老太太算是活明白了,跟著兒子媳婦兒吃苦受累還不落好,有個知冷知熱的老伴兒,這後半輩子,也就知足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0/node19685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