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了走親戚,一定會遭嫌棄;人富了回老家,必遭受疏遠。親情的冷漠,受不了。普濟都深有體會。

先說「窮不走親」。人窮了,養活自己都難,別說幫襯他人,這就是親戚嫌棄的梗。道理在於:親戚之間,維繫關係既靠親情淵源,更靠經濟往來的平衡,逢年過節,家有大事,你來我往,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一旦這平衡打破,也就是說你走親戚空著手,或者讓人明顯感到還有可能張口求救,帶來麻煩,不遭冷遇才怪;人窮了,正確的辦法就是自救,想法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根本就不要想著別人的幫助。所以,越是困境,越要冷靜,依靠自己,儘量少走動,不讓親戚感到你是個麻煩。即便有親戚要幫襯,也要婉言拒絕;沒有脫貧期間,親戚間必要的走動不可缺席,但要適當說出自己當下的情況和態度,便於親戚們的理解和欣賞。

再說富不回鄉。草根歌星朱之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沒出名之前全村人都嫌棄他:懶漢、笨蛋,只會瞎唱唱不會幹農活。一夜之間出名了,有錢了,全村人的態度也立馬有了根本轉變:這傢伙有錢了,發大財了,找他借去!好像朱之文靠他們才掙到錢一樣,理直氣壯上門借錢,還理直氣壯明不還錢。再者,平時大家都差不多,而你突然的一天回到家鄉,開寶馬穿阿瑪尼的出現在親戚朋友鄉鄰眼前,大家第一反應不會是慶賀你好福氣發財了,鐵定的想法是:你是回來奚落我們無能是吧!而且越解釋、給的禮物越多,被看不起的感覺越坐實。

其實「窮不走親,富不回鄉」魔咒是可以破解的。辦法很簡單,做到三點就行:做好自己,坦蕩正派,熱心助人,人見不煩;親戚朋友鄉鄰之間平時多走動,多溝通,多理解;有了困難或大事,一定要隨時的讓家鄉親人們知曉,並且的要讓他們明白無誤的了解你的態度:自己走出困境的辦法和決心,自己富裕不會忘記家鄉的願望和想法。最大的忌諱就是不說或說不明白,讓他們猜。這個「猜」才是造成「窮不走親,富不回鄉」現象的根本原因。
在農村老人常說「窮不走親,富不回鄉」,堪稱經典,讓人不得不思索在人情往來中,到底如何把握分寸。
人沒錢時,就如同殘敗的枯葉掛在枝頭,任憑風吹雨打,無人問津。借錢無路,交友無門,朋友繞著走。人落魄時,就如同生活在昏暗的牢籠里,歷經世態炎涼,自怨自艾。人情似紙,張張淺薄,親人避著走。

窮的時候少去走親戚串門,要不然,人家准以為你要找他借錢,如此,很容易被人看不起,遭受白眼。就算你帶了自認為貴重的禮品上門,別人也未必看得上。
多少創業失敗的人年輕人,妻離子散,父母不認,人情似紙,張張淺薄,親人避著走。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蘇秦當年學成文武藝,第一次周遊列國,以求得公卿之名,結果落魄而歸,妻子不迎接,父母不正眼看他,嫂子飯也不給他吃。
富的時候呢,什麼七大姑八大姨深山老林里的親戚,都過來投靠了。你說你不招待吧,人家說你情薄;可是就算你招待了,人家還是會說你招待不周,沒給他分個三五十萬的。
當年京東老總小劉同志衣錦還鄉,給村裡出錢辦這個弄那個,倒是有幾個念叨他的好?不照樣有人罵他分的不均嗎?這都是好的,很多地方甚至會扒了祖墳的。
其實這種情況有個專門的說法,叫升米恩,斗米仇。
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接受幫助時,良心是非常不安的,所以他們的良心會要求他們不要長久的受人幫助。 而那些能夠心安理得的接受別人長久幫助的人,很大可能是不懂得感恩的人。
富人對於窮人無休止的幫助,往往會讓他們不懂得感恩,最後得來的,自然不會是什麼好結果。叢飛幫了那麼多孩子,臨死前還在念叨他們,可是這幫孩子跟白眼狼似的。
富不回鄉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鄉里鄉親你幫誰不幫誰,都是非常蛋疼的。所以啊,有錢了就遠走高飛吧,不要再想那些衣錦還鄉的話了,你的鄉親指不定憋什麼壞水整你呢。
「窮不走親,富不還鄉」這句話是出自於《增廣賢文》:「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意思是人窮就不要走親戚,會被人瞧不起,親戚會以為你是來借錢的;相反,富裕了就別回故鄉,窮親戚會認為你在炫富、也會向你錯錢的。
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這種事。
我有一朋友,她和老公靠自己的奮鬥,大學畢業後,在城裡一所大學當了老師。雖然不是很富有,但對鄉下親戚來說,已是富翁了。
鄉下親戚一遇到什麼事,就到城裡找他們。借錢是常有的事,根本就不能指望還了。一個月到城裡幾次,親戚一來就好幾個人,都住在朋友那也不寬敞的家裡。

朋友被惹煩了,一氣之下,舉家到了深圳,再也不想被鄉下親戚們打擾了。從此,親戚們也因路途遙遠,不再去麻煩朋友了。朋友也偶爾寄些錢回去。
朋友在深圳發展得順利,也算是小康生活了。過年回到家鄉,走訪鄉下的親戚們。每家打紅包、送禮物。可現在的鄉下,不再是過去的樣子了。
那些親戚們,有的進城上班了,有的在家喂豬、種菜、開起了農家樂,一年也有不少收入了。
朋友原本是衣錦還鄉,想給親戚們一些幫助,沒想到,卻得到了更多。在鄉下,親戚輪流請他們吃飯,走時,塞滿了大包、小包的農村土特產。

雖然農村的親戚沒有深圳回來的富有,但氣質、大方上也不輸給他們。
我想起《老子》的一句話,「授人魚,不如授人以魚。」朋友當年沒有直接關照親戚了,卻教會了他們靠自己的奮鬥,也能過上好日子。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