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友好相處為什麼那麼困難?

妮妮| 2018-01-10| 檢舉

婆媳關係一直是大多數家庭都存在。首先溝通表達,理解問題,相處和諧等等。

 

關係:婆婆看到媳婦與自己的兒子結婚,走進自己的家,就會本能地形成一種預期,那就是兒媳婦應該像女兒、兒子那樣對待自己。可是往往兒媳婦因為缺乏「真有之情」恰恰無法做到這一點。兒媳婚後改後稱婆婆為「媽媽」,也會本能地將婆婆的行為與自己的母親相比,形成婆婆應該像母親這種預期。當雙方混淆了婆媳關係與母女關係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而逐漸產生不滿。

是否自己在這個關係中得到婆婆的認可或者相處能否達到最低的和諧,還是原本雙方性格忍受不了等等。

其實婆婆希望的是「女兒」而不是兒媳婦,名義上叫兒媳婦,實際上需要一個跟兒子一樣的「女兒」。婆媳關係並不是相處長就說和諧,而是遇到問題能心平氣和的一起解決。每個人的性格,習慣都不一樣。有時候有些事是一件對你來說簡單,但對於婆婆來說並不是簡單,處理方式不一致所導致意見分歧。比如說婆婆這麼年來還是以她的年代邏輯,思維。首要切入觀點,站在她的年代思考,會怎麼處理問題。如果婆婆是跟著時代容納接受此社會的邏輯思維,又是不同的方式。

當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兩種協調婆媳關係的思路。一種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就會把丈夫的家也當成自己的家,把丈夫的父母當做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一樣,把岳父岳母當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家當成自己的家。另一種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互相尊重對方對娘家的價值認定,體驗對方的父子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這兩種思路儘管有些不同,卻都可以較好的協調婆媳關係引起的夫妻衝突。

婆婆最基本觀點:你嫁過來就是我家的人,有時候要尊重我家的規矩,他們(婆婆家庭人物)能接受為什麼你就不行。

是不是看到這裡心理很委屈,很想哭,什麼都遷就還這樣對待我,做一個好老婆,一個好兒媳婦必須要經歷這方面,但你能接受必能改變她(先切入婆婆的心理,後慢慢改變;)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婚後的女人在家受的苦往往不比外在打拚的男人苦,累,心酸,心累。

每個人都想要生活美好,圓滿。但事實往往並非如此,所要做事情不是在意婆婆是是非非,而是打入她的心理,得到她的認可,深入理解。當知道你婆婆需要怎樣的一個「女兒」解決問題所在相對於之前更簡單明了。記住千萬不要聽老公說婆婆是怎樣的性格,性質等等。每個人對事物看法都不同,往往會留下自己的觀點分析。應該是自己去理解,分析婆婆是需要什麼樣的「女兒」。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0/node179042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