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美女嫁中國才子,被岳母詛咒的婚姻他們卻幸福地走過了58年!

我是八公| 2017-11-25| 檢舉

英倫美女嫁中國才子,被岳母詛咒的婚姻他們卻幸福地走過了58年!

這張發舊泛黃照片上的一對跨國夫妻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她,是一位美麗的英國女子。

他,是一位中國的富家子弟,1915年1月10日生於天津。他的家族顯赫,父親楊毓璋是天津中國銀行行長,與袁世凱交往甚密,風光無限。而他作為獨子,備受寵愛,從小就錦衣玉食,生活奢靡。小學上的是家教。父親在他5歲那年去世了,留下一大筆豐厚家產,他的身邊仍是圍繞著一大堆僕人。

這位小少爺,大家都慣他,可他沒被慣壞。他家有的是錢,本可以揮金如土,偏偏他是有理想的少年,才智超人,他把錢全用來買書。他酷愛讀史,精通國學,小小年紀就熟練掌握英文,看中文翻譯的書不過癮,就直接從國外訂購原版書看。13歲時,家裡請的先生就表示已沒本領再教他,母親這才將他送進一所教會學校。

1936年,21歲的他又以優異成績考入頂級學府牛津大學,當時,牛津每年僅收一位亞裔學生。入學考試極難,可他只用五個月時間,就學會希臘文和拉丁文,成功通過考試。 他,叫楊憲益。

他的才華在牛津出了名的。雖然好玩,但才24歲的他曾一口氣把《離騷》按照英國18世紀的,英雄雙行體的格式翻譯了出來,讓英國人大吃一驚。至今,這首譯詩還被作為經典,屹立在歐洲各大學的圖書。

這個本不識人間疾苦的少爺,偏偏碧血丹心,一腔愛國情。抗日戰爭爆發,他無心讀書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宣傳抗日,在學校組織各種愛國主義活動,號召大家募捐,支援國內抗戰,他還將中國協會這個100多人的組織,發展到了1000多人,錢鍾書、楊絳等皆是其成員。

在牛津,一個叫戴乃迭的英國女子突然闖進了他的生命里,他遇到了此生摯愛。戴乃迭和中國頗有淵源,父母是傳教士,她出生在北京,七歲才回到英國,她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

這位舉止斯文,彬彬有禮的中國人,深入接觸以後,她發現這個他很不簡單,雖貪玩調皮但知識淵博,絕頂聰明,崇尚自由,喜歡書畫,愛喝酒吟詩,但最打動她的卻是他對自己祖國的熱愛。

因為愛他,她乾脆改學中文,成為牛津大學攻讀中文學位的第一人。他也愛上了這個女孩,除了為她驚人的美麗所吸引外,還有她那顆質樸的心。她清新脫俗,絲毫沒有英國,上流社會女孩常有的虛榮與勢利。

 1940年,他拿到英國文學碩士學位,當時哈佛大學願意高薪聘請他擔任助教,如果他留在美國,就能繼續過好日子,可他卻毅然決定回到戰火紛飛的祖國。他說:「我是中國人,理應和祖國一道受難。」

戴乃迭知道後也想跟他一起走,母親卻極力反對,母親在中國生活了10幾年,深知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有多大,更何況當時的中國烽煙滾滾。母親勃然大怒,殘忍地警告她:如果你嫁給一個中國人,這一輩子一定沒有好下場。你們的孩子會自殺的!

儘管母親反對,但她還是跟他回到中國並堅定地嫁給了他。1941年2月16日,兩人穿著美麗的唐裝邁向婚姻殿堂,婚禮簡單樸素,兩位證婚人卻大有來頭,一位是當時中央大學的校長羅家倫,另一位是南開大學的校長張伯苓。

戴乃迭和丈夫與朋友。

戴乃迭懷抱孩子與楊憲益家人的全家福。

為了生計,婚後他和她,在西南各地奔波教書,生活極其艱苦,每天住茅屋、點油燈、汲井水。他覺得自己虧待了她: 可乃迭卻死心塌地地追隨他,她說:「我本來就是來愛你的,不是來享受的。」

楊憲益和戴乃迭的三個孩子。

戴乃迭和女兒。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他們結束了顛沛流離的日子,生活才開始變得安穩。當時重慶國立編譯館的負責人梁實秋決心要找一個把中國古典名著翻譯成英文的學者,於是找到了楊憲益。在梁實秋的主導下,楊憲益翻譯了《資治通鑑》,從此徹底打開了他翻譯的大門,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楊憲益和乃迭一起進入外文局工作,在外文局,他和乃迭的譯稿速度之快,質量之高是有名的。譯書的時候,常常是他手捧一冊書,一邊看一邊就直接口譯。乃迭則坐在桌前敲字如飛。他翻譯的《魯迅選集》,是外國高校教學研究通常採用的藍本。

他是向世界介紹《離騷》的第一人。也是把《史記》推向西方的第一人。他和乃迭翻譯的三卷本《紅樓夢》,與英國兩位漢學家合譯的,五卷本(譯名《石頭記》)一併,成為西方世界最認可的《紅樓夢》譯本,至今無人超越……他還翻譯了《長生殿》、《牡丹亭》、《宋元話本選》等經典作品。

他們夫婦二人幾乎翻遍了中國經典文學作品,那些看上去很難翻譯的著作,卻在他們的努力下,充滿趣味地變成英文版本的書。

而他的每一部譯著,在他的名字後面,一定跟著她的名字——戴乃迭。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從先秦散文到當代作品,他和乃迭聯袂翻譯了近千萬字。

戴乃迭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在中國她摯愛的丈夫和翻譯事業。在來到中國的20多年裡,她僅回過一次英國看望母親。

1968年,由於被懷疑是英國特務,他倆都被捕了。他們被關押在同一所監獄,卻無法相見。他們要求戴乃迭去揭發楊憲益的「罪行」,她無法理解:「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沒有罪行,我非常愛他,怎麼能揭發他?」

他們的愛子楊燁才華橫溢,卻受到牽連,受到周圍人的嘲笑和批鬥,導致精神分裂,醫治多年都沒有好轉,最後竟在發病時澆汽油自焚而亡,年僅三十八歲…… 沒成想,她母親的預言有的變成了悲慘現實。

悲痛欲絕的兩人常常在家對飲,酒酣後就唱年輕時喜愛的歌曲,唱著唱著,他哽咽了:「我真想我們的兒子……」 她那地中海般湛藍的眼睛,溢滿了淚水,可她仍不後悔當初的選擇,不後悔嫁給了一個中國人,也不後悔在中國度過一生。」

他們在外文局簡陋的宿舍樓里住了40年。自從兒子離世後,戴乃迭一病就是25年,後來又得了老年痴呆症,這25年的時間裡他寸步不離地陪伴,80多歲的他細心地照顧她,吃飯時給她圍上餐巾,連哄帶勸的一口口喂她。戴乃迭這一輩子,也沒有學會做家務,全是他做。

他說:鮮花搬進屋子裡是讓我來養的,女人娶進家門是讓我來愛的。 她愛了他一輩子, 他也寵了她一輩子。

可丈夫深情的寵愛,還是沒能留住她那微弱的生命。1999年11月18日,她在他溫暖的懷抱里,眷戀地閉上了眼睛,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這是戴乃迭生前和楊憲益的最後一張合影。

他曾時常念叨:「 乃迭,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對他而已,乃迭是朋友,是知己,是愛人,更是靈魂伴侶。悲痛欲絕的他,在皓月下舉杯,為亡妻寫下一首詩: 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結髮糟糠貧賤慣,陷身囹圄死生輕。青春作伴多成鬼,白首同歸我負卿。天若有情天亦老,從來銀漢隔雙星。

沒有了愛妻他的生活,簡單到幾乎沒有變化,他常常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就是這麼坐著,打發一個下午。他是「性情中人」,一生不喝茶,不喝咖啡,不喝飲料,但是煙不離手,酒不離口。他抽的是最便宜的菸捲。

2009年11月23日,傳奇天才,譯界泰斗楊憲益辭世,享年94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0/node172858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