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職稱制度應該是對教師的激勵,讓更多的教師安心工作、努力工作才對。可結果卻正是相反,幾乎每個學校看門的、後勤養花看報紙玩手機的、課時少任務輕的、大大小小的校長副校長、主任副主任等等領導,基本上是中級或者是高級職稱。學校的主要任課教師,職稱高的就要少的多,尤其是班主任,高級職稱的幾乎沒有,評上高級職稱就不需要再繼續努力工作了。
2、每年的職稱評定,城市學校基本是請客送禮、弄虛作假等。農村學校就更差,相互攻擊、勾心鬥角,極端的還有相互謾罵等等。學校領導有威嚴,正是收取好處收買人心的時機,每項加分在哪裡加分都大有學問。威嚴差的校長被老師鬧的焦頭爛額,恨不得學校沒有晉級名額。每年的晉級基本上成了展示人性醜惡,教育亂象的舞台。
3、證件加分的不合理:一個課件加0.5,一個先進加0.5到2,一個論文加1到3等等,一年的教齡才加0.25。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教了兩年書的工作量,等同一個課件,一個先進教師乾一年等同一個普通教師幹8年,一篇論文等同於普通教師12年的工作量。這個比較不甚合理,但是給人感覺不好。

4、老教師年輕時候都滿工作量或超工作量幹過,那個時候評職不需要各種證也沒機會評職稱,現在老了,年輕教師多乾了些就有各種證,一個證就等同於幾年的教齡,造成了多數教師的心理不平衡。
5、職稱工資額相差懸殊,體現不了多勞多得的基本理念,收入和勞動所得本末倒置。事實上,高級職稱和初級職稱只體現職稱差異,收入的差異,基本代表不了能力的差異,更代表不了工作熱情的差異。
6、網上流行的假方案還真的是比較靠譜的方案,但是這樣會動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實施的可能性基本為零,因此不做幻想。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