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里約奧運體操測試賽上,41歲的體操運動員丘索維金娜如願拿到了一張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入場券。這個一直在和命運較勁的女人,再一次固執地站在一群小姑娘中間,一臉滄桑,卻又神情淡定。她是一名傑出的運動員,更是一名偉大的母親。回顧丘索維金娜走過的路,有感慨,有唏噓,也有感動,讓我們一起向這位偉大的母親致敬。
作為體操賽場上的大齡選手,丘索維金娜參加過6屆奧運會和10次世錦賽,分別代表過獨立國協、烏茲別克斯坦和德國隊征戰過奧運會。由於體操選手大多年紀較輕,丘索維金娜被媒體親切稱呼稱為「體操媽媽」、甚至「體操奶奶」。丘索維金娜所創造的奇蹟,可以說完全來自偉大的母愛,正是這人性中最偉大的情感讓這位明顯超齡的運動員迸發出了超人的能量,丘索維金娜完美詮釋了愛的力量,她證明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母愛無法突破的極限。
「她是為體操而生,體操也給她的人生帶來更多精彩。」中國體操隊領隊葉振南說,「這種精神值得所有人崇敬」。
少女時代:「獎牌達人」
1975年6月19日,丘索維金娜出生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1982年她開始接觸體操,從那以後他就和體操結下了不解之緣。1988年13歲的丘索維金娜成為前蘇聯青年錦標賽冠軍。在前蘇聯強大的體育舉國體制庇護下,丘索維金娜很快脫穎而出。在1990年,她成為前蘇聯國家隊的核心隊員後,便在當年的友好運動會上摘得跳馬金牌。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上,丘索維金娜代表獨立國協出戰收穫團體金牌,獲得自由體操第七名。
告別巴塞隆納奧運會後,丘索維金娜也徹底告別了前蘇聯體育時代,從1993年開始她以烏茲別克斯坦隊員的身份南征北戰。與前蘇聯的舉國體制截然不同,獨立後的烏茲別克斯坦無論在訓練條件還是人員配備上都比較滯後。這裡曾被人稱為是「體操的荒漠」。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丘索維金娜一個人在支撐烏茲別克斯坦的體操門面,孤軍奮戰也讓丘索維金娜成為「獎牌達人」,從1993年到2006年,她為烏茲別克斯坦征戰13年,為這個國家贏得了70塊獎牌。
兒子患病:為子而戰
一枚世錦賽金牌價值3000歐元,這是我唯一的辦法。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後,丘索維金娜退役,結婚生子。她的丈夫巴克德爾·克帕諾夫是名摔跤運動員,曾代表烏茲別克斯坦征戰奧運會。1999年,丘索維金娜的大兒子阿廖沙出生。如果將丘她現有的人生一分為二的話, 2002年無疑是一個分水嶺,那一年,丘索維金娜的大兒子阿廖沙被診斷患上白血病。由於治療白血病需要高昂的費用,而丘索維金娜做運動員時積累下的獎金根本無力承擔兒子巨額的治療費,並不富裕的她只得賣掉房子和汽車,但高昂的醫療費依然壓得她喘不過氣來。於是丘索維金娜選擇了復出參賽,因為,「一枚世錦賽金牌等於3000歐元的獎金,這是我唯一的辦法。」丘索維金娜坦誠地說。
從2002年決定復出後,丘索維金娜的參賽理由變成了掙錢,對於這一點,她從來不迴避。一名母親,為了兒子,願意付出一切。於是,從26歲開始,丘索維金娜朝全能型選手發展,當別的小選手在場上專攻單項時,這位媽媽級的運動員不得不逼著自己向全能型發展。這個倔強的女人,在體操賽場上一次次地助跑、騰躍、落地,不年輕的她以一種近乎殘酷的競技方式,觸動著我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只要有參賽機會,丘索維金娜總會把4個項目全都報上,就是為了能夠儘可能多的參加比賽,爭取獲得獎金的機會。由於丘索維金娜要長時間地訓練和到處比賽,她的丈夫放棄了熱愛的摔跤運動,在家照顧兒子。
重要轉機:赴徳治療
你未痊癒,我不敢老。
眼看阿廖沙生命垂危,德國豐田科隆俱樂部的兩位教練伸出援手,發動體操界慷慨捐助。由於烏茲別克斯坦的醫療水平有限,送兒子出國治療成了丘索維金娜最後的出路。丘索維金娜將兒子送到了德國科隆,丈夫陪著兒子在科隆治療,她因為訓練無法留在兒子身邊。她說:「如果我不參加比賽,阿廖沙就活不了,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我根本沒有選擇。」為賺取獎金,就這樣邊為孩子治病,邊訓練,丘索維金娜連續五年跳馬都沒出過世界前三。直到2002年底,丘索維金娜才搬到德國科隆與丈夫、孩子團聚。
「你未痊癒,我不敢老」,這句母子情深的話,不知曾讓多少人感動和銘記。這是一位執著的選手,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更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完美體現。
艱難決定:加入徳籍
做出加入德國國籍的決定很難,但如果沒有德國體操界人士的幫助,我的兒子可能早就離開人世了。
為了籌措兒子治病的高額費用,也為了報答德國教練的幫助,丘索維金娜除了不停地參加比賽掙取獎金,同時也爭取加入德國體操隊。丘索維金娜在2006年穿上了德國體操隊的隊服,開始代表德國征戰,並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為德國拿到了跳馬銀牌。「現在德國就是我的家,語言也沒問題了。它給了我這麼多,我一定要為它做些什麼。」 丘索維金娜如是說。
兒子病癒:為興趣而賽
我不再需要證明什麼了,我只是想從比賽中獲得樂趣,我參賽僅僅是因為我喜歡它。
目前,兒子阿廖沙的病情已經好轉,只需要進行定期的檢查。阿廖沙現在已經像普通孩子一樣每天上下學,而且他也喜歡體操,已經開始體操訓練,但丘索維金娜說阿廖沙其實更想練足球。
2013年,丘索維金娜回到祖國效力,她將代表烏茲別克斯坦參加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德國體操協會發言人托斯滕·哈特曼表示,德國對丘索維金娜改國籍的決定表示支持,並允許丘索維金娜繼續保留德國國籍,她和她的兒子將繼續在德國生活。他表示,「在2008年和2012年奧運會上,丘索維金娜對於德國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她一直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為擁有這樣一位選手而感到榮耀。她和我們商議之後,我們決定全力支持她,對於我們來說,這是對她表示感謝的一種方式。」
由於兒子的病情穩定了,現在丘索維金娜不需要再為比賽獎金而拚命,更多的是在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丘索維金娜表示:「我參賽,不再是為了獎金,而是真的喜歡這項運動。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它更可愛的了。我每天都要訓練兩三個小時,喜歡做就能堅持下來。」
當被問到在賽場上與一群不到20歲的女孩兒競爭時會不會感到力不從心,丘索維金娜霸氣地表示:「當你站上頒獎台時,沒有人管你15歲還是30歲,他們在乎的是,誰可以做出很棒的體操動作。」
面對讚譽,丘索維金娜低調地說:「我所做的,每個女性都可以做到,你必須照顧好你的家庭、丈夫和孩子。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希望,保持樂觀的心態,相信自己什麼都能做到。」這就是丘索維金娜的人生觀。為了兒子,她不敢病,不敢傷,不敢退,在她看來,只要堅持,一切都會好起來。
丘索維金娜對自己所走過的艱難日子總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她不願意人們因為她的苦難記住她,她更希望人們記住她燦爛的笑容,記住她是一名幸福的母親,幸福的妻子,和一名驕傲的體操運動員。
丘索維金娜讓我們感動的不僅僅是她對於體育運動的熱愛和不懈追求,作為一名普通的母親,她更是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不管她能夠在體操這個賽場上站立多久,只要她站住的一天,我們便投以敬佩的目光;倘若某天她離開賽場,我們也會記得有這麼一個偉大的母親,為了自己的兒子的生命在體操賽場上競技。
青春已逝,皺紋漸深,丘索維金娜用強大的精神力量對抗著歲月。賽場無情,人心有愛,丘索維金娜的存在,總會讓人自然地想起杜拉斯的那句名言「與你年輕時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0/node121558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