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愛成為別人的負擔

Linda T ...| 2016-05-06| 檢舉

文/簡書@袁小球

感謝作者授權「她刊」發布

「口渴了嗎?來,喝點水吧。」

「一會兒想吃什麼?我隨便,都聽你的。」

「快快快,那邊有個座位,你快去坐!」

「哎呀,你怎麼不動呢,讓那個大嬸坐了吧。」

一直覺得地鐵其實就是一個濃縮的社會,在地鐵中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故事。我喜歡縮在列車的某個角落裡靜靜地觀察周圍的人,市井百態,皆匯於此。

地鐵上的每個人都有著明顯的性格特徵,比如我身邊的這個男人。男人也就二十七八歲,個子不高,有些粗壯。他穿著藍白條紋的襯衫和淺色牛仔褲,後背有幾道明顯的褶皺,顯然是不擅於打理自己。和他站在一起的女人年紀相仿,厚厚的劉海有些油膩和悶熱。

從兩個人在前一站上車站定開始,男人的嘴就一刻沒有停過。他殷切地對女人噓寒問暖,恨不得扒開自己的心給女人看,光是有沒有口渴這一句半小時內便問過三遍。看女人的神色明顯有些不耐煩,男人卻絲毫沒有留意。直到地鐵開始進站,座位上站起了一個人,男人連忙推女人過去坐。

「快快快,那邊有個座位,你快去坐!」

說真的,那個座位距離他倆並不算特別近。女人有些不情願,男人卻不停地催促她。直到一位大嬸坐了那個座位,男人才放下剛才一直推著女人的手,不甘心地四處環顧,似乎想再找到一個座位。可惜,周圍並沒有什麼空座,於是男人有些鬱悶地數落著女人。

「哎呀,你怎麼不動呢,讓那個大嬸坐了吧。」

男人的聲音有些大,周圍的人紛紛抬起頭來看他倆。女人注意到了,有些尷尬。她狠狠地瞪了男人一眼,男人卻沒有看她,仍是自顧自地說著剛才被「搶」去的座位,語氣里透露著恨鐵不成鋼的無奈。那個「搶」了他們座位的大嬸也聽到了男人的數落,不自然地動了動屁股,似乎也有些不安。那一刻,整個車廂都充滿了尷尬的氣氛。

我其實很理解男人的心情。不要拿過多的道德標準去苛責他,因為愛一個人的時候,那個人就是我們全部的世界,我們所有的道德標準都是為那個人而定。想對那個人好,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於是便有了地鐵上那樣尷尬的示好。不恰當的愛有時候會變成對方的一種負擔,非但達不到自己預期的效果,反而會讓兩個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遠。我體諒他的心情,惋惜他的付出,卻不贊同他的行為。愛沒有高低貴賤,但愛的表達方式卻有合不合適之分。

之所以體諒他的心情,因為這樣的場景,我格外地熟悉。

上學的時候,隔壁班級有個男生喜歡我。如今想來,他當時的眼光也是著實不好。雖然不知道那時候既不漂亮又不可愛的自己究竟哪裡吸引了他,但他還是堅持不懈地每天晚上在上自習老師不在的時候站在門口盯著我。我對那段時間的記憶幾乎是空白的,因為每天都過得很壓抑很恐懼。總之,這並不是一個愉快的故事。

因為那時自己並不開心,所以完全沒有被人喜歡的感動,反而說了很多讓自己後悔的話,做了很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後來的後來,再也沒有見過那個男生。但每每想起,也只能剩下祝福和歉意。願他在歲月安穩中終學會如何去愛一個人,願那些逝去的回憶就真的如往事如煙。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內心寧靜,請不要肆意打破。再深的愛也不應該成為自己肆意的藉口,不計形式和重量的付出,只會讓愛在兩個人之間消失殆盡。如果真的愛一個人,請尊重他的選擇。不是你所有給予別人都應該理所當然地接受,你無法讓一頭獅子吃草,你也無法讓一隻綿羊吃肉,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和界限,別人觸碰不得。戀愛是一門情報學,了解對方是傳遞愛情的第一步。不要讓你的愛成為別人的負擔,扔不得,只能一生背負。這個道理同樣適合於我們與長輩之間的交往。

媽媽有兩個親姐姐,排行老三。三個姐妹一人有一個孩子,我排行老二。雖然下面還有一個比我小三歲的妹妹,但是因為三個人中哥哥和妹妹都已賺錢多年,只有我一直在讀書,所以在大家的心中我才是最小的那個。因為有這樣一種錯覺,所以我總是被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照顧。

比如吃飯的時候,她們會習慣性地將盤子裡的雞腿夾給我,告訴我多吃點,不要不好意思;比如逛街的時候,我每每要求替她們拎東西,她們總是一副你還小不要累壞了的神情來拒絕;比如過年的時候,唯獨會給我壓歲錢,美其名曰只有我還在上學沒有賺錢。

每每遇到這些情況,我內心其實是糾結的。一方面珍惜大家對我的厚愛,另一方面也覺得有些難以訴說的羞恥感。我一個已經快要奔三十了的姑娘,難道就因為還在上學、沒有結婚這兩個條件就要被當作是孩子嗎?當然,我理解在長輩們的心中,我們確實永遠都是孩子。長輩們的這份心情無關乎年齡,只因為那份深深的愛與呵護。但又不得不說,很多時候,被當作孩子來看待真的也是一種負擔。我們終究會長大,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世界。我們也會渴望像她們愛護我們一般去愛護她們。這是回饋,也是感恩。太多壓在我們肩上的愛,也許真的會成為一種無法擺脫的負擔。

說到這忽然想到朋友和我講的一個小故事。朋友在國外讀書,畢業的時候大家紛紛收拾行李準備回國。一個小學妹在知道她要回國後,表示要送她一份禮物。她和小學妹解釋了很多遍,表示學妹的心意自己已經收到,但行李本身就超重實在放不下別的東西了。但臨行前一天,小學妹依舊帶來了一隻大大的盒子,興高采烈地送給了她。拆開盒子,裡面是一隻大約三四斤重的不規則工藝品。工藝品很美,心意也很美,只是結果不夠美。朋友不忍心扔掉禮物,又沒辦法裝進箱子,最終只好扔掉背包里的東西,一路背了回來。

我不知道她這一路究竟是如何顛沛流離地歸來,但我知道這份沉甸甸地心意幾乎要壓垮了她,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我無意否定小學妹的善意付出,但是否這份愛可以有一個更為恰當的表達方式?比如請朋友吃一頓飯?比如換一個小一點的禮物?比如直接微信紅包?

相比較於小學妹的天真無邪,另一位學姐的段位顯然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她將歐元換成了人民幣,放在好看的賀卡中送給了朋友,賀卡上寫了簡單的幾句話,表示自己擔心送禮物給她的行李增加負擔,所以兌換了幾百元人民幣方便她下飛機後打車。

我們已經過了那種偏執地將「禮物」和「用心」劃等號、「金錢」和「不用心」劃等號的年紀了。我們漸漸學會用一種更理智的方式去判斷彼此之間的關係。低級別的愛是我以我喜歡的方式付出,而高級別的愛是我以你喜歡的方式付出。我給你什麼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什麼。這個道理有點像大家所說的,我想要蘋果,你卻給了我香蕉。不是你不夠好,只是你的好我並不想要。無論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皆是如此。

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喜歡送喜歡的人紙疊的星星。星星有上千顆,裝在玻璃罐子裡可以閃耀一整個青春。那時候,這是一種合適的愛的表達方式,因為我們沒錢,卻有時間和空間。如今若是再有哪個姑娘花費大把的時間去疊一大罐子的星星,效果會截然相反吧。你讓一個男生如何在輾轉搬家中保存這樣沉甸甸的心意?你讓一個男生如何接受你花費了大把寶貴的時間只為了做件他看起來毫無意義的事情?或許,一頓親手烹飪的美妙晚餐會更好呢。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逢有長輩或者朋友過生日,我在篩選禮物的時候總是更加注重實用性。是否可以永久留存變得不那麼重要,畢竟東西是死的,我卻是活的。我不需要大家靠禮物來思念我,畢竟無論距離多遠,拿起手機點開頭像就可以對話了不是嗎?如果說小時候我只能靠寫卡片給父母慶祝生日,那如今我更願意在我可以負擔得起的情況下,送給他們最好的。我希望我的禮物可以帶給他們更舒服更便捷的生活,而不是讓他們勉強自己使用並不喜歡的東西來回應我的愛。畢竟,愛不應該成為彼此的負擔。

小時候我們懂得愛親人、愛朋友,長大後我們也懂得愛親人、愛朋友、愛戀人。那麼,時間究竟讓我們成長了哪些?答案是愛的方式。愛這種感情是不會變的,永恆,久遠。但我們表達愛的方式是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不斷變化的。在最恰當的時間,以最恰當的方式,給最恰當的人,付出我們最真摯而懇切的愛,這才是心智成熟的人應該不斷學習的事情。所以,我們是否應該牢記這幾句話,不要讓愛成為彼此的負擔。

低級別的愛是我以我喜歡的方式付出。

而高級別的愛是我以你喜歡的方式付出。

我給你什麼並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什麼。

我的愛應該讓你感到輕鬆愉快。

而不是成為你一生無法擺脫的負擔。

關於作者:

袁小球,簡書@袁小球,敬惜字紙,勿忘初心。已出版隨筆集《若我足夠好,終將遇見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0/node10608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