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不是愚人節玩笑!就在昨天,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推出首個與海外美術館聯合策展的大型展覽「重構現代主義」(Reframing Modernism)。(真想去,以後就有自吹自擂的資本了,咱也是文藝范!!)
這次展覽的看點非常的多,聽房東太太給我講,這次展覽創下多個第一,是龐畢度中心第一次與東南亞區域的美術館合作策展,也是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電信特別展廳內亮相的第一個展覽,另外還有大批遠渡重洋而來的作品都是第一次在新加坡亮相。(房東太太給我說的唾沫星子亂飛,我的小心臟跟小鹿似的亂跳,煎熬!!!)
接著說展覽的事。展覽主要結合新加坡國家收藏與法國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的收藏,並向國內外藏家、機構借展多幅作品,有230件東南亞區域與歐洲作品,一半是東南亞畫作,另一半作品來自歐洲、俄羅斯及巴西。其中包括一幅從龐畢度中心的收藏中借展的新加坡畫家張荔英的油畫!(想想看,看到多國的作品,不禁要「比一比」,到底誰的作品,對你來說更有說服力,更能觸動人心?是新加坡本土的,還是其他國家,所以一定要去看看,也能沾沾文化氣息。)
展覽之所以叫做「重構現代主義」,就是為 了在以西方現代主義架構為主導的美術思潮中,注入東南亞的現代主義元素。這次展覽主辦方也是煞費苦心,國家美術館館長陳維德親自操刀,足足籌備了一年半, 並由兩名國家美術館策展人堀川理沙與斯哥特(Phoebe Scott)聯合策展,當然龐畢度中心的也派來了非常出色的策展人。
現代主義是西方社會為理解工業化、城市化社會而產生的思考,由此啟發不同領域的西方藝術家通過作品做出回應。在美術方面,西方藝術的現代主義體現在抽象性,藝術家採用荒誕、寓意或抽象的視覺語言,在作品中影射社會和人生,產生了如野獸派、立體派、抽象派等藝術表現形式。
但是在東南亞,現代主義卻有不同的風貌。 區域藝術家對在地環境做出反應。譬如印度尼西亞的現代主義美術,它體現在對刻意美化印尼風景人物的殖民地畫家的抗拒,這群具現代主義精神的畫家要求美術要 反映社會現實,更通過美術表達自己的靈魂感受。這是和西方的抽象性截然不同的。」
當然,聽說展覽的策展過程也頗有趣。先是新加坡策展人向龐畢度中心分享了東南亞藝術家的作品資料與圖像,再由龐畢度中心提出與之呼應、能夠和東南亞藝術產生對話的歐洲作品。整個過程也挺複雜的,不亞於一場談判,要不也不會籌備了一年半,總之應該很有看點。
最後提醒,比較吸引眼球的作品有新加坡畫家張荔英、馬來西亞畫家拉提夫·莫西丁、越 南畫家黎譜、印尼畫家阿凡迪等人的畫作,還包括西班牙畫家畢卡索、法國畫家馬蒂斯、俄羅斯藝術家康定斯基等人的作品。國家美術館大型展覽「重構現代主義」 昨天開放給公眾參觀,展至7月17日,多少錢我就不說了,本國人有優待,我這樣的外國人有點貴,我還有好幾月的時間去掙money,我不急!!!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