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人越來越遲婚,本地年輕單身人口顯著增加。統計局昨天公布的2015年住戶調查報告顯示,80.2%介於25歲到29歲的男性還未結婚,比2010年的74.6%多;同年齡層單身女性比率也從2010年的54.0%增至63.0%。
30歲以上單身者比率則變化不大。此外,雖然近年來已婚人口比率保持穩定,但本地夫婦生育的孩子減少了。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每名15歲以上有結婚的婦女(包括離婚與喪偶者)平均生育2.24個孩子,但到了2015年,微跌至2.14。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鄭寶蓮副教授受訪時指出,單身人數不斷增加,國人晚婚晚育,我國整體生育率預料將持續低迷。
「這並非出乎意料的趨勢。我國難以靠國人生育取得人口增長,這就回歸到我們能否接受移民的問題。我們也必須探討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國人早點結婚生育。」
根據統計局去年公布的婚姻數據,2014年男性首次結婚的年齡中位數從2004年的29.4歲推延至30.2歲,女性從26.7歲推遲至28.2歲。
住戶調查與每10年進行一次的人口普查,從人口結構、宗教信仰、住屋類型和教育水平等方面,展現我國社會的變化。截至去年6月底,我國公民人口為338萬人,永久居民人口53萬人。
在人口日益老齡化的情況下,家中有至少一名年滿65歲年長者的家庭過去五年也有所增加,從2010年的24.1%增至去年的29.1%。也有更多年長者沒有與子女同住。2010年與子女同住的65歲或以上年長者有66.7%,但到了2015年,這個比率跌至61.3%。
對此,鄭寶蓮也表示:「未來單身與獨居年長人口會增加,我們必須思考到時如何照顧大批獨自生活的年長者,並幫助他們原地養老。」
入住私人公寓者
15年里大幅增加
住房方面,四房式組屋依然是國人最普遍的住屋類型(32%),其次是五房式及公寓式組屋(24.1%)。值得注意的是,入住私人公寓的國人比率在過去15年里顯著增加,從2000年的6.5%增至去年的13.9%,顯示國人經濟條件越來越好。
住在一房式、二房式組屋和小型公寓的國人所占比率也稍微增加,從2005年的4.3%增至2015年的5.6%。對此,國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恩賜和欣樂國際(SLP)執行董事麥俊榮都指出,這與政府近年來興建更多小型組屋和住房政策有關。
麥俊榮說:「政府興建更多二房式組屋和小型公寓,並鼓勵年長者大屋換小屋,利用組屋套現換取更多養老金。此外,單身者可以在非成熟組屋區購買二房式組屋。」
國人的教育水平也不斷提高,有更多國人會閱讀至少兩種語言。數據顯示,15歲以上受過教育的國人中,會閱讀至少兩種語言的人從2010年的70.5%增至去年的73.2%。
在家中使用的語言方面,選擇英語的家庭比率首次超越華語家庭。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家中使用華語的家庭占35.6%,英語家庭則占32.3%。但到了去年,華語家庭減至34.9%,英語家庭增至36.9%。主要以方言溝通的家庭,則從2010年的14.3%減少至12.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