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詹(台灣師範大畢業、曾於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及日本愛知大學當交換學生,目前於新加坡任職)
不知不覺已來到新加坡一年多了。其實,在赤道待太久,非常想念四季,但同時也充滿害怕,回到家鄉,會不會反而變得不習慣冬天。
那麼來說說新加坡的狀況吧。一開始,來這邊當交換學生,隨著交換畢業,很幸運的找到工作,但至今我仍不知這是不是一個對的決定。
繼柯市長說出八年超越新加坡的願景,獅城仿佛成為一個神話。留在台灣的人不停探望,也有許多人前仆後繼地想要一探究竟。對此,我想分享我所知的新加坡工作現況。
相關評論:柯P說台北八年內超越新加坡,但「整個城市」準備好付出追趕那些美麗數據的犧牲了嗎?
首先是工作層面。為什麼新加坡看似有很多工作機會?事實上,多數是當地人不想要的基層服務業,薪水看似很高,但考量物價為台灣的2-3倍(最近更榮獲物價世界第一),其實就是領當地的22k罷了。
在台北你要租房子,而新加坡的房租更貴,試想,物價最少兩倍,房租最少也是兩倍起跳,一個雅房,最少大概要5-6百新幣(11,659-13,991台幣)。在這邊,多數的外國工作者,都跟別人「搭房」(分享雅房)。
在新加坡,雖然有便宜的小販中心(像是台灣的夜市攤位),每餐大概最少4新幣(93台幣),如果天天吃,確實蠻省費用,但你會想天天吃夜市嗎?那麼外食呢?在這裡,最普通的咖啡廳,大概一餐最少要15-20新幣(350-460台幣)。
唯一便宜的,大概就是個人稅和大眾交通費用;由於政府管制車的數量,一台Toyota最少都要一百萬台幣以上,而為避免太多自駕車上路造成塞車,捷運和公車費用都刻意壓低,車資跟台灣差不多。
考量薪水和物價,個人認為新鮮人如果在這邊要存到錢,會過得比台灣辛苦。若是抱著求個經驗,那麼新加坡應該是相對好進入的市場。但只要你是外國人,即便是一間不錯大學的畢業生,在這裡仍會被降低價值。
當時跟我一起來交換的台大畢業生,曾在Google實習,但仍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最後回國,成為月薪七萬台幣的外商銀行MA。
外國人不被新加坡市場接受,除了因本地人不斷抗議外來者搶工作,造成的外國人工作證額度大量限縮外,台灣的學歷不被認可也是主因。
筆者從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在求職過程中,曾有幾個公司願意給我工作機會,但只感到身為外國人被壓榨的可能。
曾有個會計師事務所,願意給我秘書的職位。在面試過程,原以為無望,但竟然很快就收到錄取通知!仔細探究才知,原來是因薪水開太低,本國人沒人要做,所以一有我這個當時不管怎樣都要留下來的外國人來應徵(有良好的語言能力和教育背景),當然要趕快錄取。
最終我卻沒有接受,主因不是薪水,而是假期的差別待遇。因這家公司表示,因為是外國人,相較於本國人可在此家公司拿到的14天,只能給我最低假期,也就是法定規定的7天就夠了。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和一家人力資源公司(HR產業)面試,過程中差點要跟老闆吵起來。主因是工作內容,當時,這職位需要一個開發台灣市場的人員,大家都知道多數來新加坡工作的台灣人,需要付仲介費且要簽約,所以這個公司就是想要派我去吃下這塊大餅,但是我實在做不出這種由於資訊不對等,而誤導台灣人的事情。
即便這份工作可以讓我一年有數次飛回台灣的機會,當場我也就明確拒絕。那麼為何我會這麼說?能幫助台灣人來這邊工作不是好事一件嗎?但事實上,身為這邊的求職者,我很明確知道:
當地公司不能向求職者收仲介費。 新加坡法律規定,不能訂必須要做滿的期限,因此兩年之內有期限的賣身契是不合理的。 付給外國人的人頭稅費,不見得比付給當地人的CPF高,表示請外國人和本國人,皆要付出成本。
所以當我得知,我必須要刻意隱瞞以上事項讓台灣自己的同胞,來新加坡接受不平等合約,我做不到,真的做不到,因此馬上就回絕。
至於新加坡工作環境,也會有無法定最低薪資的狀況,或隔周六上班的狀況,此外,也常聽到當地人,無法準時下班,更沒有加班費(全球工時最長的國家)。除非你是工作多年,在工作上有一定成就,由獵人頭公司介紹而來,那麼在極度菁英主義的新加坡,相信你絕對能獲得跳躍式的薪水且得到重視。
但若你跟我一樣,沒有工作幾年,或者這是第一份工作且不想當華文教師,那麼就要有心理準備。最後,我必須要說,如果你只想求一個海外經驗,不介意存不存得到錢,那麼可來嘗試看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