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新政】政府開綠燈 中小企業可聘超額外勞?

政策君上個月推送過一篇內容,說的是新加坡職總喊話政府,希望進一步檢討EP審批標準。近日,人力部長政務部長張思樂卻在一個中小企業論壇上指出,政府將允許有意轉型的中小企業在寬限期限內聘請超額外籍勞工。所以這是要鬧哪樣,人力部在給職總上眼藥嗎?還是說新加坡的外勞政策在放寬?

然而並不是。要知道新加坡政府一向高效,而高效實際上離不開新加坡各個政府部門的團結協作,換句話說,職總和人力部,政策導向肯定是統一的。那麼這兩項看似矛盾的政策,究竟是怎麼回事?很簡單,一個是面向當下(職總),一個是面向新加坡的未來(人力部)。

我們來看人力部所提這一項政策的具體內容。實際上,這是對去年10月1日推出的「精益企業發展計劃」(Lean Entreprise Development Scheme)的一個全面闡述,這個計劃簡單來說,就是目前政府鼓勵新加坡中小企業轉型,而這些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可能會需要更多人手,並且需要培訓更多的新加坡人,那麼在轉型和培訓期間,就會產生大量的人員空缺,這段時間的空缺,政府允許中小企業聘請更多的外籍勞工來彌補,但是一旦轉型成功,必須恢復以國人為主的員工比例。而這個寬限時段,一般是在兩三年。

這個政策有幾個點值得關註:

1.最終目的是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加強新加坡人核心勞動力;

2.超額外勞有寬限期,一般是兩到三年,在這之後必須恢復以國人為主的員工比例;

3.關於轉型成功之後外籍勞工的去向問題,沒有明確說明。

人力部長林瑞生講解「精益企業發展計劃」

再聯繫人力部長所出席的這個論壇——「在精益企業環境中加強新加坡人核心勞動力」,幾乎就可以明白了,新計劃的宗旨不是增加外勞數目,而是通過一些臨時調整,讓中小企業在長期減少對外來人力的依賴——說白了,現在引進外勞的目的是為了最終不引進外勞。

新加坡目前正處於經濟轉型期,正在逐步調整經濟結構,不斷減少經濟發展對於外勞的依賴程度。我們再把這一政策和之前新加坡的一系列外勞政策相聯繫,諸如提高DP和LTVP的申請標準,增加EP申請需要的條件,但卻鼓勵中國年輕人來新創業,就可以看出一條清晰的脈絡:人力部這一項精益企業發展計劃,與新加坡所進行的人才結構調整是一致的。

說完這項政策的長期效果,我們再來看短期效用,對於外勞來說是不是一項利好?其實這項計劃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並不容易實施,原因有二:

1.為協助更多中小企業了解新計劃詳情,並避免計劃被濫用,一個由九個部門參與的LED計劃行動小組已經成立,由新加坡勞動力發展局和標新局共同領導。行動小組將優先考慮那些有推動行業轉型潛質的計劃書,以及由多名業者共同提交、或是得到行業協會認可的計劃。這一項,就把很多中小企業擋到了門外。

2.對於人力部舉例所說的其中一種情況:在新加坡員工接受培訓期間,暫時雇用更多新加坡外來員工填補受訓員工的空缺。請注意「暫時」二字,這很有可能意味著,一旦新加坡本地員工受訓結束回到崗位,這些外來員工就需要「走人」,這麼短的僱傭期,對於這些企業來說,要招人的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大夥散了,洗洗睡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9301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