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新加坡人力部近些年來收緊了對外籍勞工的引進政策——人力部長林瑞生去年9月透露,過去三年成功獲得就業准證(EP)的外籍專業人員人數增幅,已經從每年高達3萬,減少到一年平均1千人,跌幅超過90%。但職總對此並不滿意,近日喊話政府,希望進一步檢討就業准證標準。

新加坡職總昨天向財政部提交職工運動對財政預算案的建議清單,其中一項,為打造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勞動隊伍,職總呼籲政府為專業人員、經理和執行人員(PME),以及即將步入職場的年輕國人提供更多的支持。職總指出,通過檢討就業准證標準,能確保新加坡員工在職場有公平機遇。
小科普:什麼是PME? PME指的是Professionals,Managers and Executives,在新加坡工作的專業人員、經理和執行人員統稱為PME。根據相關媒體調查數據,新加坡去年有近74萬名PME,占本地勞動人口的三分之一。
不過職總相關發言人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這項建議主要針對那些員工組成不是以新加坡人為核心,也無意招聘和培養新加坡人的領域及企業。他同時指出,在這兩個方面都不達標的現象並不普遍,只存在於特定區域——例如資訊通信科技(ICT)行業。

他建議,這些僱主在為外籍PME申請就業准證時,應符合更嚴格的條件。政府也可以效仿以外勞頂限控制EP和SP人數的做法,規定這些僱主只能雇用一定比例的外籍PME。
但目前針對職總的此項建議,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新加坡中小企業商會(ASME)會長王崇建認為,在經濟持續疲軟的大環境下,繼續縮減外籍員工可能成為壓垮中小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政府應該三思而行。「許多中小企業目前都在艱難生存,如果要以強制手段約束人才流通,可能會導致更多企業頂不住壓力倒閉,最終損失的還是本地員工。」
(信息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