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清早看著星期五的報紙頭條新聞,心裡酸了一下。為了3.0匯率,我們身邊有多少家人、朋友,是需要每日在清晨4時就離開溫暖被窩,睡眼惺忪搭車、自駕或步行越堤到另一個國家付出勞力與專業?
我實在沒辦法甩一甩頭就輕描淡寫說這是個選擇。你知道的,人生其實真的有太多無奈。
新馬關卡塞車不是新聞了,只是「塞人」嘛,確實還是比較少見。12月份是亞洲國家的旅遊旺季,遊客量大增,加上每日往返新馬工作的馬勞數量本來就不在少數,兩國關卡的交通阻塞一直都是個憂慮。為了控制人流量,新國政府在這個周五清晨6時的繁忙時間,限制通關者步行到新加坡關卡。結果造成數以千計的馬勞無法順利通關,被迫折返新山,更需向老闆請假。
社交媒體上也湧現大量馬勞的辛酸帖文,儘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啊。

馬勞這兩個字,本身就有太多委屈與無奈。匯率還未衝破3.0之前的那些年,僅有一水之遙的新加坡,對大馬人尤其是柔佛人來說,本來就是個極大的吸引力。當年,只要成績還不錯,或家境還可以,到新國念書深造的,畢業後十之八九都留在當地工作。幾年或十幾年過去,這些原本是我國精英、國家棟樑的專才,都不回來了。
你能只是單純地以他們不愛國來做為解釋嗎?很顯然的,並不。
對於所謂的專才課題,其實在這幾十年來都已不是新話題了,但我國領袖仍視為是一種國民選擇,至今似乎仍沒察覺到,是因為國情敗壞、經濟差勁,才會一直不斷把國民往外推。

回看過去幾屆大馬計劃及歷年財政預算案,多有提及及討論專才外流的課題。其中不乏可行性的計劃,但,缺乏的是持續的執行力。我們總是慣於最初的策劃、滿足於表面的宣傳,卻不注重時效與實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專才們都在新加坡或其他願意栽培、欣賞他們的外國落地生根,然後,我們才用一些看來吸引力微乎其微的獎勵模式,企圖把這些專才給引回來。
除了生於斯的那種國土情懷,這個國家還可以給專才們怎麼樣的發揮空間?
我們何曾真正實際正視過這個可以影響國家未來的重大問題?大馬人真的喜歡清晨4時起床去鄰國工作?
(星洲日報/呢喃細語‧作者:黃佩玲‧副刊記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9205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