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3年免費午餐,好心人獲獨居漢贈送組屋!(內附視頻)

以民為主| 2016-02-25| 檢舉

(聯合晚報新聞)吃了三年免費午餐,回報一間三房式組屋。

勿洛菜市路有一名「好心人」自五年前開始,每天都為住家附近的貧困者準備免費午餐。鄰座一名住三房式組屋的街坊心存感激,病逝前竟送出三房式單位報答他。

人稱「阿泰」的陳金泰(65歲,退休人士)和結婚八年的菲律賓籍妻子瑪利亞(45歲,家庭主婦),住在菜市路第23座一間一房一廳的租賃單位。

五年前,他因為一場意外事故改變人生看法,夫妻倆開始為住家附近許多無依無靠的老人家提供免費午餐。

周圍的居民聽說了「阿泰」的善舉,紛紛慕名而來,陳金泰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住在第21座的街坊張先生。

「他只大我一歲,每天都會來吃東西,他為人有點孤僻,不愛跟人說話。」

陳金泰透露,張先生只有碰到他時,才會主動聊天。

「我們熟絡以後,他每天早上都過來找我,街坊走了他還會留下幫我收拾。他有時會念我,說為什麼準備那麼多。別人可能不明白,可是我了解他的心意,他是擔心我太破費。」

長時間相處下來,原本素未謀面的兩人,變成了無話不談的莫逆之交。

「我們兩個很投緣,就像親兄弟一樣。」

去年10月,張先生不幸因腸癌過世,但無親無故的他竟早在一年半前,就決定將三房式單位留給好心老友。

先前全然不知情的陳金泰坦言,開始時感到驚訝,不知應否答應,老友後來才坦誠背後原因。

「他說:『我知道你心地好,對我沒有目的。我把你的名字加進三房式組屋,以後我走了,就不必擔心屋子該怎麼辦。你也可以搬過去住,不用住那麼小的房子。」

如今,結識不到五年的老友走了,留給他一份大禮。

憶起老友,陳金泰語帶哽咽地說:「我時常想起他,他靜靜的,可是心地很好。」

無端被約上律師樓交代遺產

一年半前無緣由被約到律師樓立遺囑,還被交代死後遺產「交給你處理」。

2014年5月21日,張先生通知陳金泰到律師樓,他懵懵懂懂赴約。

「我到了之後才發現,有兩個律師在場見證,他立了最後的遺囑要我簽字。」

陳金泰向記者出示這份遺囑,上面白紙黑字清楚列明,老友指定他擔任遺囑執行人。

他表示,除了三房式組屋,老友還另有指示。

「他說死了之後,剩下的錢全都交給我處理。」

留近2萬存款 阿泰全數捐出

老友患腸癌,陳金泰每天悉心照顧,八個月後老友癌逝還為他辦理身後事。

去年2月17日,即農曆新年前的小年夜,張先生騎腳車時不慎發生意外,被送到樟宜綜合醫院。

「我和街坊那晚在吃團圓飯,卻怎麼都找不到他。三天後我才接到醫院的電話。」

出院後,原本健康硬朗的他,開始變得虛弱。陳金泰體恤老友的辛苦,無微不至地照顧他,不只每天探訪送餐,還負責接送他複診。

去年9月,張先生被證實患上腸癌,入住加護病房治療。陳金泰和街坊每天到醫院陪伴,但三周後他仍不抵癌魔病逝。

陳金泰為老友辦身後事,將他所剩的1萬8000元存款,全數捐給教會機構。

五年前一場意外頓悟 毅然開始『午餐計劃』

五年前一場腳踏車意外,陳金泰摔傷神經線,一度感覺人生迷茫,重新振作後毅然開始「午餐計劃」,回饋社會。

陳金泰透露,他五年前某次騎腳踏車下斜坡,失控跌了一跤,傷到神經線。

「我住院六個星期後,回家休養兩周,又回去醫院開刀動手術。」

多次進出醫院,那段期間的陳金泰,連情緒也受影響。

「我忽然覺得自己很沒用,好像人生沒有什麼意義。」

經過一些日子的心情調適,他決心不要再轉牛角尖,決定做一些好事,「午餐計劃」的念頭也就由此而生。

妻子瑪利亞一直守候著他,聽到丈夫有這樣的想法,也給予最大的支持。

「我看他一路這樣走過來,知道他想幫人,我當然會全力配合。」

與妻住一房一廳 月花千元買食材

每日花50元買食材,每月開銷上千元,自掏老本卻樂在其中,居民大讚「阿泰」熱心關懷:「他真的很照顧我們」。

陳金泰夫妻風雨不改,每天一大清早就到巴剎買菜,整個早上都在廚房忙碌。

陳金泰每天下午兩點就會把煮好的食物帶到組屋樓下,周圍三座約40名居民就會陸續前來用餐。

「午餐計劃」的菜單並非大魚大肉,陳金泰會以街坊的健康為優先考量。

「我儘量放少油,有時炒粿條、有時蒸魚配苦瓜湯,希望大家吃了會有營養。」

陳金泰透露,每日大概花50元煮給老人吃,每個月也是一筆上千元的開銷。

他微笑回應:「我有儲蓄,還算應付得來。」

街坊黃先生(59歲,退休人士)贊「阿泰」熱心,對老人家不計較地付出。

常帶著孫女到樓下用餐的馮英蘭(57歲,家庭主婦)也有同感:「很開心有他在,他真的很照顧我們這些老人家。」

視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9190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