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就業市場已經供大於求?這四類職業最缺人

受整體經濟疲軟影響,新加坡勞動市場職位空缺截至去年9月減至6萬個,與前年同期的6萬7400個比較,少了超過10%。不過,有鑒於職位空缺比求職者多,當中屬專業人員、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級的工作空缺也占四成。

人力部人力研究及統計處昨天公布的2015年職位空缺報告顯示,經季度調整後,截至去年9月的職位空缺連續3個季度出現減少趨勢,各行業的職位空缺都少了。

另外,經季度調整的職位空缺對求職者比例也連續第2個季度下滑,去年3月每100名求職者有143個空缺,到了6月空缺減少至121個,9月則只有116個。

林瑞生昨早參觀本地滅蟲公司設立的行動指揮中心後指出,在經濟充滿不確定性期間,要把失業率及結構性失業率降到最低,就必須減少工作與求職者間出現結構性錯配的情況。

他說:「經濟轉型期間,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我們可以預測就業增長會放緩,勞動力增長預計也會降低。每名員工因此應該更珍惜市場上的每一份工作,每名僱主也應該更重視市場上的每一名員工。」

重新設計工作增加吸引力

林瑞生也針對報告提出3項觀察。首先,報告顯示職位空缺儘管減少,仍比求職者多,林瑞生指出,這表示求職者還是能找到工作。

第2,截至去年9月的6萬個職位空缺中,有多達2萬3200個需專業人員、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級(PMET)填補,占總數43%。林瑞生認為這凸顯本地工作質量提高,由於PMET職位空缺橫跨各領域,情況也仍是「可接受的」。

勞動市場上待填補的PMET職位包括專業教職員和軟體與多媒體開發人員等。另一有高需求的是服務與銷售人員,該領域職位空缺有1萬2270個,包括餐廳服務人員和保安人員都出現短缺。

林瑞生較擔心的是職業需求與求職者技能錯配的問題。截至去年9月,所有職位空缺中長達半年或以上未填補的占39%,雖比前年同期的41%少,但在長期無法填補的空缺中,像服務業員工和清潔人員這類非PMET級的空缺就占六成,因此林瑞生在分享第3個觀察時說,僱主必須重新設計這類工作,讓工作更具吸引力。

他指出,僱主反饋顯示,PME工作空缺無法填補的原因之一,是求職者缺乏相關工作經驗,無法勝任。除了通過未來技能計劃(SkillsFuture)提升員工技能之外,他呼籲本地僱主不要「光靠等待員工具備技能才聘用他們」。

「如果所有的僱主都這麼做,這些員工永遠都沒有機會具備PME員工該擁有的技能及經驗。」

經濟師:止跌回升不樂觀

受訪經濟師對於職位空缺接下來能止跌並增加不樂觀。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指出,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商業展望報告已顯示看跌的市場情緒會開始起作用,企業的招聘需求不會強勁。

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高級講師陳啟文博士指出,本地勞動市場員工能力與工作需求錯配是結構性問題,以經理和行政人員空缺來看,就有近一半要求求職者有相關工作經驗,但問題是求職者一旦被拒,根本沒有機會累積經驗。

「這是典型的應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要突破的話,請實習生是可行的辦法,未來實習項目相信將越來越重要。」

人力資源公司Adecco新加坡分公司總經理赫萊蒙斯指出,由於工作空缺比求職者少,企業要吸引擁有特定技能或較資深的員工將具一定挑戰。他鼓勵企業透過使用科技來提高生產力,維持市場競爭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9/node89111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