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即將來臨,在華裔人口占近80%的新加坡,無疑是一年中最重要、氣氛最濃厚的節日。聖誕節一過,大街小巷和商業區就換上了中國傳統的春節盛裝,大大小小的紅燈籠高高掛起,年畫也貼了出來,一片喜氣洋洋。牛車水各個華人傳統式的店鋪里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更是播放著傳統的新年歌曲,非常熱鬧!
地域小、交通方便的新加坡保留著正月里親戚朋友互相登門拜年的習俗。大年初一去拜年,大人小孩都會「穿新衣,戴新帽」,並帶上兩個柑橘作為賀禮,寓意「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主人也要回贈給客人兩個柑橘,新加坡人俗稱「換橘子」。
春節,新加坡華人以交換「紅包」、懸掛紅色的小旗和吃魚來表示他們的信念。
新年吃魚意味著吉利。魚和菜蔬分別盛在圓碟子裡,撒上胡椒和調味品,用筷子攪拌各種配料,做著向上攪調的姿勢。據說,此舉象徵著在未來的事業中發財和幸運。
新加坡華人的幸福之道包含著四個方面,即幸運、富裕、和平和長壽。
華人認為,和平、長壽和富裕都可見通過主觀努力而獲取,而幸運則是未知的,所以大多數華人的家裡都貼一個紅底金色的「福」字。賀年片上也常常印著振翅飛翔的蝙蝠,因為蝙蝠有一個字的諧吾就是「福」字。表示運氣的另一個字是「吉」字,「桔子」就有一個「吉」的諧音字,所見當地華人在春節期間習慣吃桔子。
還有的賀年片上畫著一盤蘋果,意即「和平」。「荷花也是意味著「和平」,另外它還有潔凈的意思,因為它出污泥而不染。
還有其他許多的象徵,如竹子象徵著文明、力量和學習;梅花,即新年之花。「魚」同漢語「富裕」的「裕」字同音,所以一些賀年片上印有在荷花池中遊動的金魚。
除夕,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全家吃團圓飯。散居的家庭各成員都要在除夕設法團聚在一起。孩子們為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直到午夜才去睡覺,並認為這會延長他們的生命。
春節的第一天是小輩給長輩拜年的一天,也是孩子們的「紅包」日,他們將從父母和長輩那裡得到一包用紅紙包著的鈔票。
這一天,掃帚統統都被收藏起來,不許掃地,不然就會把好運氣掃掉。
春節的第二天,是訪親拜友的時間。在過去,全家人常在這一天拍一張「全家福」。
正月十五,那時月兒已圓,全家人再吃一頓團圓飯,各家各戶開始把家裡掛的「春到人間,幸福滿院」對聯的紅色捲軸取下來。
他們又在期待新的一年了。
新加坡有20萬人因為工作和學習而旅居海外,但大多數華人都會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回國, 都把農曆新年當作促進家庭倫理觀念、發揚敬老愛幼精神的重要節日。
新加坡人特別重視年夜飯,這裡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撈魚生'。主料是鮮魚或者鮑魚,配料是各種果蔬,甜酸醬料。吃的時候,大家站起來,舉起筷子,把果蔬、醬料和鮮魚,用筷子高高舉起攪拌在一起,象徵"撈得風生水起"。
過年發紅包自然也少不了。不過,他們的"規矩"與中國略有不同:中國人是工作之後就不再接受長輩和家人的紅包,而新加坡人則是以"結婚已否"作為界定,凡是已婚者,就有具備派發紅包的"權力"和"資格"。因此,已婚的弟弟給未婚的姐姐送新年紅包是很正常的。
由於新加坡有很多宗鄉會館,所以華人會利用過年的機會搞團拜會,促進感情交流。此外,行業公會、商會和公司也都會舉行新年聚會。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的新移民,可以通過這些社團活動很快與本地人打成一片。
你的一個贊就是我們的動力,來我們粉絲頁來贊一個吧!!
新加坡圈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